第11章 文官的反撲 (第1/2頁)
七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在謹身殿今天什麼也沒發生。允熥到了謹身殿,老朱已經退朝了,不過他此時在接見大臣,門口的小太監看到允熥來了,忙上前躬身說道:“見過殿下,陛下說了,要是他沒空,就請殿下把寫好的東西放到西閣陛下常處理朝政的屋子即可。”允熥依言把手中摺子,嗯,可以稱之為摺子吧,反正是有折的,放到了屋中,然後規規矩矩的走了。
二十日就沒有其他事了,大家都該幹嘛幹嘛,彷彿十九日在謹身殿什麼也沒發生,大家表面上也絕口不提。只是官員的平均出錯率大幅上升,有一名言官奏摺上寫錯了好幾個字,被老朱在早朝痛罵一頓,嚇得他以為自己馬上要‘去國三千里’了,不料老朱只是罵罵,並未有嚴重處置。
二十一日,允熥在允炆處打卡簽到完以後,又來到文英處進行三天一次的打卡簽到。不過今天文英一點都不活潑,從昨天中午開始,文華殿的氣氛就不對頭,文英也感受到了,再加上李側妃又特意叮囑了一下,所以今天她也沒什麼話說。
這讓允熥很鬱悶,雖然前幾次來他與文英也聊不到一起純粹是沒話找話,但看一個活潑開朗的美少女在歡快的說些什麼,本身就能讓人心情放鬆(不要想歪了)。更不要提現代的允熥是家裡最小的,不管是叔伯家的還是姥姥家的兄弟姐妹都比他大,從沒有體會過有一個年歲差不多的妹妹是什麼感覺。但今天,唉,這該死的氣氛。允熥看文英這麼正經的坐著也很難受的,也就不互相折磨了,很快起身告辭。文英在送走允熥後也鬆了一大口氣,然後按照吩咐派人送信去給李側妃。
李側妃當然昨天就知道了謹身殿裡大概發生了什麼。雖然她並不知道允熥到底說了什麼,但她明白這些觀點一定是很驚人,增加了允熥當儲君的可能,但是她也注意到朱元璋這幾天都沒有發表意見,所以她仍決定不下注繼續觀望,畢竟事關重大啊!並且,就是老朱贊同允熥的觀點,也不代表允熥就一定能當儲君嘛(她當然不明白接受了允熥的觀點就基本上代表允熥要當儲君了,呂妃和她的只懂宮斗的智囊團同樣沒想明白這一點)。
接下來還是平安無事,大臣們都很驚異,但沒人敢發言,不過京中氣氛越來越凝重,大大小小的官員感覺彷彿有無形的手抓住了自己的脖子一樣感到窒息。皇宮之中好一點,但所有人也都感決不好,好似懿文太子死前一樣。
老朱不知道宮中京中的氣氛不對頭嗎?那當然不可能。只不過,他仍在糾結中,允熥的擴地足食,仿周封國的觀點,足食這一項是最贊同的,但是擴地這一項他很擔心變成窮兵黷武。雖然允熥說的頭頭是道,但實際執行中變成什麼樣就不好說了,特別是領土擴張一旦變成了國策,在那樣的氛圍下,很多不符合皇帝本意的事情就會發生,自己在處置胡惟庸案時,不少自己不想處置的人都被牽連進來,使得自己不得不處罰一下,所以這一點還需再慮。封國這一點自己是很反感的,作為一個前無古人的白手起家的皇帝,怎麼可能允許有人分走自己手中的權利!就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但是想了幾天也明白了,在邊遠的地方封國是儲存自己兒子的最好的辦法,如果下一任皇帝再支援分封,等到下下任的時候,各封國已樹大根深,不可撤銷了。所以到底施不實行分封制,還是,嗯,在考慮吧。
老朱還沒有考慮好,群臣們已經快要憋死了。七月二十六日早朝,右僉都御史鮑恂仗著自己大公無私,又是御史有風聞言事的權利,上書說道:“聽聞陛下十九日召集諸王討論朝政,皇三孫殿下有驚人之語,陛下何不兼聽則明,聽聽臣等的意見。”
老朱一點不驚訝,鮑恂這樣的大儒能忍住才怪了,自己也需要這樣敢說話又公正的大臣提醒自己。於是說道:“既然鮑先生提出來了,那我把允熥整理好的內容給你們看一遍,你們聽說的內容可能不全面。”於是拿出允熥的條陳給他們傳閱。
今日是小朝,上朝的人本來就不多,只有都察院的十幾人,六部尚書侍郎,六科都給事中等共四十幾人,老朱這幾天心神不寧,又抄了幾遍,所以過了一會兒大家都傳閱完了。
鮑恂見與他聽說的內容相差無幾,開口說道:“陛下,臣下有不同意見。”
老朱忽然揮手製住他的發言,說道:“早朝已完,各位臣工,如對此有不同意見的,跟朕到謹身殿詳談,其他人都散了吧。”說完,走了。
大臣們中鮑恂,劉三吾等人當然一起去謹身殿,其他覺得自己有話要說或者強烈關注的人也都跟著去了。戶部的幾位今天有緊急政務,不得不一臉遺憾的回去處理。還有少數謹小慎微的,覺得
《踢腳線什麼材質好》 第11章 文官的反撲(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