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9章 迷 (第1/2頁)

寒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京師幾日秋雨連綿,楊帆載百萬石麥子秋收過來的訊息,一下子震驚了整個朝野。都知道聖上這幾日,正為著陝地又一次的歉收,農民起義蠢蠢欲動而苦惱,一個天大的好訊息傳至宮內,讓吃不下飯的朱由檢大呼過癮。

一連喝了六杯英雄淚,才放下杯子來。“及時雨啊,這楊帆真是及時雨啊!”朱由檢望著皇城中淅淅瀝瀝的秋雨,有些小激動地將手中的扳指轉了又轉。甚至想立馬到楊帆面前,好好地誇讚他一番。百萬石麥糧,那是國庫一半的年稅才能買來的糧食,他楊帆就憑著三萬人,出了趟海,就給運回來了?

朱由檢拿著奏摺看了又看,終究還是將目光鎖定在了“糧人歸”三字上。溫體仁恭候在朱由檢身後,也不住地賀喜。這剛一上任,這位楊爵爺就幫他解決了這麼大個難題,他那把內閣首輔的椅子,多少做得穩當了。

他能夠上位,也有朱由檢為了制衡外廷東林黨的意思。朱由檢任用東林黨,但對於朋黨極其反感,所以不可能把所有重任都交給東林群臣,但任用罷免還是反反覆覆,最重要的還是不信任。

“溫閣老,你說,朕應該賞他些什麼?”

溫體仁一滯,呢喃道:“賞金銀財寶,未免太過庸俗,況且爵爺那奇物齋,似乎也不缺這些黃白之物;若加官進爵的話……年前剛剛封了伯爵,我朝祖制,凡授爵者,不得預九卿事,不得分邑,只領俸祿和稱號。出則可領將軍印為大帥督,轄漕綱。當初淩河伯不願入仕,聖上便敕封爵位,可見格外看重淩河伯。”

“溫閣老好像還是沒說朕賞什麼比較好。”

溫體仁思忖片刻,道:“若真是要賞,不若將這流爵改成世襲罔替的爵位,加授鐵劵,聖上您看如何?”

這雖然不是實質性的獎賞,但若是論起稀有度來,絕對是罕見的賞賜,功勞大過天了。朱由檢吩咐道:“就按你說的擬旨,另外,將那封地劃給楊帆,這是朕當初做的承諾。”

溫體仁一滯,道:“不可啊,聖上。別說外姓功臣,就連朱姓皇室,按祖制都不應分邑,聖上切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韙,做此等裂土之事。”他感覺頭皮都麻起來,當初群臣死諫,才把封地一事告吹,如今聖上舊事重提,這不等於擺明要給群臣難堪嗎?

“一切若是遵循舊規,能夠平息西北的亂世,能夠解決天災帶來的饑荒,朕,還操著心?內閣的稅改被駁,朕這旨,你說下得,還是下不得?”做皇帝也不容易,誰不想聖旨一處,天下大呼聖上英明。就像當初產出閹黨一樣,歌頌他聖明的要多少有多少。可如今,稅改剛剛露出點苗頭,這奏摺便成千上萬地遞交上來,民間怨聲載道。他崇禎也好顧及面子,幾月前撤了周延儒也是無奈之舉。

其實操控著一切的,還是東林那幫人。老百姓不懂稅改帶來的好處,一聽要增加賦稅,看看如今都已經縮衣節食了,再加稅真的是活不下去了,便怨聲載道。殊不知這次的稅改,對於農業稅收,反而是不增反減,但這些都還是內閣出定的方案,頒佈的僅僅是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這幾種,把原先三十抽一的祖制,調整到了十抽一,這些平時在裡頭大賺特賺的商人立馬就急得跳腳了,聯絡朝中熟識的人脈,企圖駁回稅改。不僅如此,還四處宣揚這稅收一加上去,老百姓的日子還怎麼活。

於是街坊鄰里,就這麼傳開了。輿論一起,頭疼的便是朱由檢了。哪朝哪代,苛捐雜稅繁多,哪朝哪代,皇帝昏庸無道,都是戳脊梁骨的事情,所以,就這麼抹掉一個官員,草草地把稅改一事拖延下來,既不否決,也不實施下去。

下邊那些奸商、貪官、汙吏心裡頭都清楚地很,這是上頭作罷的意思,也就不再鬧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算真的上頭吃了秤砣鐵了心,要稅改。這些人也有的是辦法,不過最好就是不改,你舒服,我也舒服。儒家講究中庸,你好,我好,大家好。這樣才能維護住另一個思想,那便是有序。君臣父子,忠孝仁義。

朱由檢道:“封地一事,等淩河伯回來再議。其他事宜,交由你辦了。”他還是妥協了,當真給了封地,估計翌日又是一堆的奏摺上來了。

見朱由檢鬆了口,溫體仁也是稍稍定了定心,道:“臣,遵旨。”

然而,就連這道旨意連票擬都還未出,另一則驚天訊息,再次震驚了整個朝廷。剛至山東登州的淩河伯楊帆竟然遇刺了!傳到宮中之後,朱由檢大發雷霆,差點欲將剛剛上任的登萊巡撫給撤了,敕封一事先暫緩,即刻派了欽差大臣,前往登州徹查此案。

誰動的手?

《漢明服裝》 第179章 迷(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