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驚喜 (第1/2頁)
岸易通易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愛書網"網站訪問地址為
老朱的腦海裡最近一直裝著一件事,所以,只要靜下來,心裡就煩躁不安。
三金上學的事把他上愁的老是愁眉不展,飯食不香,睡覺不熟。大閨女友鍾已經輟學三年多了,總不能再讓大兒子就這麼也輟學在家吧。自己祖祖輩輩都是老農民,總有一天家裡得出一個秀才什麼的。雖然談不上光宗耀祖,總能改變一下家庭的狀況吧。
他認為,一個家庭的成長,也有一個和大自然與人類成長一樣的過程。要想家庭日後發達,對於農民來說,讀書上學是唯一可行的成長方案。沒有讀書個人就沒有前途,沒有讀書家庭既沒有希望。
他認為,一個家庭的成長,是一個連續的漫長的過程,不能心急,不能破壞了大自然和人類成長的大規律。
他認為,一個家庭的成長,既不能按部就班,順其自然,也不能拔苗助長,自毀前程。唯一可以通向成功的路線,就是既要順應自然又要改變現狀,既要長期籌謀,又要腳踏實地。
為了讓友康繼續上學,他和老婆麗芝已經苦口婆心地勸說了大半年了。在這大半年裡,友康沒有讓他們少操心。倒是友鍾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地在隊裡勞動,沒有給增添什麼麻煩。
想起閨女來,老朱也感到有些愧對和自責。天資聰穎的友鍾,愛讀書愛學習的友鍾,三年前上學這顆口子繫上了,這輩子就再也解不開了。
有些事可以等下一次下一趟,可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這樣做的。
老朱想到這些,心裡總是像壓了一塊石頭,就像那一塊砸他腳的石英石一樣,砸的他疼死疼活的。
有什麼好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呢?這是最近一個時期以來老朱最上心的事情,也是他最煩惱的事情。因為大半年以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答案,老朱開始怨恨自己無能來。
老朱甚至想到了自己的過去。本來自己和孩子們一樣聰明好學,上完高小那一年,趕上了賴年景,在外面站不下去了,一咬牙回到了家裡。自此,斷送了繼續上學的路,導致了今天這樣的結局。每年日子緊緊巴巴,忙忙碌碌,整天為養家餬口東奔西跑,身心憔悴,焦頭爛額的。
現在說什麼也要給三金爭取一個上學的機會。這不,自從住院回到家裡,三金便開始玩兒起來,從不想上學的事,整天樂不思蜀的,莫非從心裡已經斷了上學的念想?
“叔叔,咱們套車走吧?”山小開始催促他去運送石頭。
山小看到他一直抽著旱菸袋,在牛棚裡轉過來轉過去沒有要上工的意思,就提醒他該出發了。
昨天半拉眼請假走了以後,老朱想自己親自去縣城一趟,順便了解一下縣社和火車站裡的情況,所以就沒有找別人頂替。
“走,牽馬去”老朱停下腳步,最後狠狠實實地吸完最後一口煙,眼前冒出一股股濃煙,貓下腰,抬起左腳,把菸袋鍋在左腳板上磕了兩下,順手裝起菸袋,徑直向馬槽走去。
路上少了半拉眼,大家又跟著隊長老朱,所以,沒有原先能放得開,一路上只有聊天和吆喝牲口的聲音,大家又都想起了半拉眼那字正腔圓的河北梆子唱調:“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畫出了錦繡江南魚米鄉/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豈容日寇呈兇狂/戰鬥負傷離戰場/養傷來在沙家浜……”
老朱的心事,車隊裡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老朱的話不多,都還以為是老朱的呆板和權威,其實是錯誤的。老朱一路上在想,怎樣讓三金順順當當地再去學校上學。
人都是這樣,俗話說得好,有什麼病就會談論什麼樣的病情。老朱一路還是離不開住院的話題。
等到了火車站卸了馬車,車隊裡的人把馬車拴好,都各自就近去找地方休息去了,唯獨老朱不顧勞累,跑到車站裡面去談工作。
運送石頭本是縣社的事,車站只是負責收發和運輸,石頭質檢員也是縣社派人把關。
老朱河車站負責人搭話,一是為了車隊不收刁難,二是多認識一個人,看看對孩子孩子上學是否有所幫助,或者能打聽到關於上學的什麼資訊。
車站對教育資訊相對比較封閉,待了一會什麼資訊也沒有得到,老朱說著客套話告別後來到夥計們中間。
老朱他們馬不停蹄往回趕路,在路過縣社附近時,再次停車,夥計們在公路邊等著,他快步去了縣社。
縣社在菜市場中間路西,這時候天氣快晌午了,買菜的、賣菜的,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小說蓬州還魂全文免費閱讀》 第四十一章 驚喜(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