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08章 外交之戰 內政恢復 (第1/2頁)

活水漂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古以來,兵無常勝,水無常形,以多勝少自然合理,但是以少勝多卻是更加讓人欣喜。

此次魏國漢朝兩國聯合用兵,總兵力達到了五十餘萬,而華夏用於抵抗進攻的兵力不過二十餘萬而已,是敵軍的半數,並且漢魏兩國分兩個方向進攻,形成了夾擊之勢,可謂是勝券在握。

在開戰初期,魏國魏國一舉殲滅華夏軍三萬,奪取柯了青州大半領土。漢軍更是直接殲滅華夏軍五萬,佔據了優勢。

如此大好局勢,劉備曹操都覺得華夏要完蛋了,即便是華夏的一些臣民也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不過,以少勝多眷顧了華夏。

憑藉著單軍作戰的優勢,華夏軍成功拖住了敵軍,並使用離間之計使得兩國互相猜忌,最後不得不罷兵。

而華夏則是在損失了八萬兵力的條件下,擋住了兩國的進攻,成功守衛了國土。

時年五月,華夏眾將在北平祭奠了亡魂之後便是再次跨上戰馬,前往邊境駐守,守衛青州的依舊是齊王呂云為首的大軍,共計十萬兵馬。

幷州的守衛則是以趙雲為首的七萬兵馬負責防守,黃忠則是在冀州募兵五萬,日夜操練,整頓軍心,以備戰時隨時支援青州和幷州。

幷州之西,漢朝雖然撤兵回國,但是邊境依舊有五萬兵馬鎮守,且守將是馬家軍,戰鬥力非比尋常,算得上漢軍中實力最強的兵力了。

有如此強大的敵人在側,呂布無時不悠心忡忡,然而他能夠用於防禦漢軍的兵力也就只有趙雲這七萬兵馬了,幷州乃是華夏西面的門戶,但是在這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也只能寄希望於趙雲了,還有就是對漢朝短期內不會用兵的猜測。

北方草原,遼王踏頓掌管著十萬鐵騎,可謂是稱霸華夏邊境,威風無人能敵,非是呂布不想動用,而是這十萬鐵騎需要穩守華夏邊境,以防更北的遊牧民族和西北的燕國。

其中最讓呂布不放心的就是這個燕國,從當初雄踞北方三週,後來被華夏屢次擊敗,最後更是無奈的選擇了放棄物產豐富的漢地,北上草原,西入荒涼。

然而即便如此,對於這個看似衰敗的燕國,呂布依舊是放心不下。他依舊記得燕國丞相孟建,那個能力讓呂布刮目相看的謀臣,他曾經答應呂布在燕國被滅後帶著燕國文武投靠華夏,呂布本以為要擊敗燕國是很簡單的事兒,但是卻沒想到燕國破而後立,直接放棄所有地盤北上,在西域建城立國了。

如此,燕國未滅,孟建也就不用投靠華夏了,但是袁紹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將卻是著實讓呂布羨慕,像田豐、沮授、審配、逢紀、許攸、郭圖、荀湛、董昭、荀諶九名謀士,皆是一時之俊傑,皆有治國之能,還有其手下大將顏良文丑二將。

如此陣容在如今各國之間已屬於中流了,更何況他還有孟建這個臣相輔佐,不過據錦衣衛探得,燕國在西域穩定之後,孟建就主動辭去了臣相之職,只負責率領麾下兵馬鎮守東部,防止華夏軍西進。

魏國的國力如今卻是與華夏相差不多,兵馬三十萬左右,但是魏國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四面臨敵,西面有漢朝這個龐然大物,南面有吳國這個佔據長江之險的易守難攻之地,北面則是有華夏這個後起之秀,氣勢之強,一時無兩。

如此四戰之地,魏國可謂是夜夜提防,曹操更是日夜難眠。如此情況下,也唯有外交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吳國本來應當是水戰為利,但是自從華夏崛起之後,吳國的水戰便是一次又一次的受挫,致使周瑜這個水軍都督直接放棄了和華夏在海上作戰,轉而開始動用陸戰的力量進軍交州,與吳國在南方酷熱之地爭雄。

……

漢軍與吳國作戰,而燕國,魏國,華夏則是開始了一場外交戰爭。

華夏宮廷,呂布回京後便是開始整頓內政,一場幾乎舉國之戰後,華夏內外皆有所疲憊,此時急需內政的穩固來鞏固華夏的根本。

為了儘早恢復國力,呂布在回京以後便是將原本三日一次的早朝改為每日早朝,不遺餘力的處理國家政務。

與往常一樣,這日賈詡,李儒,郭嘉,薛平以及工部尚書馬彪在下了早朝之後便是照例來到御書房,協助呂布處理政務。

面對堆積如山的奏摺,呂布趕到了政務比戰場更加劇烈的可怕,戰場之上,呂布揮斥方遒,指點江山,衝陣斬將,可謂是將中呂布,冠絕天下了。

在政務上,呂布雖然被朝中大臣認為是自有不凡認識藏於胸中,這皆是因為呂布在建國後提出的一系列改革制度,尤其是商業制度的

《漢末風雲之華夏帝國》 第208章 外交之戰 內政恢復(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