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拋棄。 (第1/2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爾先祖與朕之先皇並肩自鳳陽而出,今遣卿代朕往鳳陽,為祖宗上香祈福。"
"臣領旨謝恩。"
徐允禎緊隨朱由校側,躬身應諾,言辭間盡顯恭敬。
"朕至此別過,卿速往祖大壽營中,繼而南下,糧餉之事,朕自有安排。"
"臣恭送聖上龍體安康。"
言畢,徐允禎迅即行禮,接過親兵手中馬韁,疾步向西苑外馳去。
"朕遣允禎赴鳳陽,皇后可有微詞?"
朱由校輕攬徐婉兒腰肢,語含柔情。
"讓他歷練風雨,方能日後為陛下分憂解難。"
徐婉兒依偎更緊,細語溫婉,又言:"亦盼堂兄能重振徐家昔日榮光。"
"嗯。"
朱由校頷首,對這位出身顯赫而識大體的皇后,心中多了幾分讚許。
"禮樂征伐,皆出自天子之手。"
目送徐允禎一行遠去,朱由校低吟古訓,意有所指。
片刻之後,帝后二人步入御書房,徐皇后復執針線繡制龍袍,朱由校則埋首於如山奏章之中。
與此同時,虎驤衛南下鳳陽募兵之訊,如驚雷般在京中炸響,人心惶惶。
韓爌府邸之內,僅餘趙南星、高攀龍二人對坐,皆已卸甲歸田。
趙南星情緒激動,直指趙於逵再度上疏彈劾之事,憤慨難平:"趙於逵此人,何來膽魄,竟敢連續發難我東林三傑?莫非背後有人指使?"
高攀龍聞言,亦是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此等昏聵之徒,只顧私利,不顧國之大局,實乃我輩之敵!"
韓爌冷笑,憶往昔東林書院之創立,實乃黨爭失意之退避,而今卻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暫且擱置趙於逵之事,當務之急,需探明虎驤衛南下真相,是募兵之實,抑或漕運之爭?"
韓爌沉聲分析,言辭間透露出對局勢的深切憂慮。
高攀龍捋須沉思,細數親軍四衛之現狀,尤其對祖大壽與葉閣老高徒王化貞之交情表示關注,試圖從中尋得破局之策。
趙南星聞言,眼中閃過一抹精光,提議拉攏祖大壽,卻遭韓爌反駁,直指現實之殘酷與無力。
三人沉默,共陷沉思,大明朝堂之怪圈——"靠山"二字,再次成為無解之題。
提及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更添幾分唏噓與無奈。
戚繼光初依胡宗憲,而胡宗憲之幕後乃嚴嵩巨擘。
嚴嵩勢傾,徐階巧施手腕,胡宗憲終遭不測。
戚繼光慧眼識時務,嘉靖三十三年便與張居正結緣,適時轉舵,甘為張居正麾下效犬馬之勞。
俞大猷初倚陸炳,陸炳仙逝後,他躊躇間踏上了胡宗憲之舟。
胡宗憲隕落,俞大猷運勢急轉直下,於大明疆場沉浮,勝亦獲罪,敗亦難逃。
言及祖大壽歸心,東林何物,竟欲攬此英豪?論銀錢,虎驤衛之餉,皆出自天家,嚴查貪腐,兵血不容染指。
談仕途,京畿官職,皇帝獨攬大權,外人難插手分毫。
“京城今朝,風雲變幻,已成兩界之景,帝王自為政,朝臣言猶在耳,皇心卻似流水。”
沉默間,東林領袖高攀龍挺身而出,語出驚人。
“憶往昔,神廟對光廟不以為然,儲君易位之念頻生,連帶今上於東宮時,聖學薰陶寥寥。朝臣屢請賢師,皆遭神廟拒之門外。” 高攀龍話鋒一轉,韓爌與趙南星目光交匯,皆顯異色。
私下裡,眾議紛紛,皆指皇帝少讀聖賢,方有今日之態。
若書卷盈懷,定非此等光景。
“吾輩當倡一風尚,促陛下離西苑,歸乾清,親臨朝堂,以廣開言路。”
高攀龍振臂一呼,意在重振朝綱。
“理雖如此,然實施之法何在?”
韓爌苦笑,眼中難掩無奈。此路非未嘗試,奈何畢自嚴上任前夕,兩月未見天顏,足見艱難。
更有妄圖以勢壓帝者,皆落得南海子勞役之悲,京城再無群諫之勇。
"何不飛書急召孫稚繩歸來?" 高攀龍眼珠微轉,計上心來。
"孫稚繩,帝之師也,其言或能入陛下之耳。"
"難矣哉!" 韓爌輕嘆,搖頭以對,對孫承宗之望,已近熄滅。
"自孫承宗赴遼東,屢疏請援,致使官吏紛至沓來,苦寒之地人滿為患。今非但奸佞側目,吾輩亦有微詞,奏其冗員誤國,不遵法度。若其歸
《大明王朝第一位大帝》 第135章 拋棄。(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