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3章 遼東大捷。 (第1/2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南直隸,金銀流通再遭封禁,火耗之稅陡增三至四成,猶如重錘擊水,波瀾四起。

朱由校手執袁世振的奏章,目光如炬,審視著跪地的臣子:“袁卿,此言可曾深思熟慮?”

“陛下明鑑,臣心之所繫,皆為大明江山。”

袁世振脊背挺立,目光堅定,“自隆慶開海禁,白銀如潮湧入,江南、兩廣、福建等地,銀賤物貴,百姓深受其苦。陛下鑄幣,意在穩物價,安民心。”

“然,南方白銀如山,僅以微末火耗兌換,恐歲月難平。朝廷財政窘迫,唯有重耗以解困局。”

“卿此舉,豈不顧念黎民死活?”

朱由校怒拍龍案,奏章震顫,“三成火耗,百姓血汗盡化泡影,豈非逼民為亂?”

言罷,他指向衣襟龍紋,厲聲道,“帝龍之尊,豈可率獸食人,淪為世人笑柄!”

袁世振面不改色,引經據典,續道:“臣非為陛下添惡名,實為蒼生謀福祉。賣炭翁之苦,陛下應知,黔首小民,生計維艱,一年辛勞,不過數十兩紋銀,此等重耗,實難承受。”

“然,富商巨賈,以金銀為便,防偽便攜,樂於接受。加耗之舉,於彼而言,反為善政。”

朱由校聞言,沉吟片刻,似有所悟。

他以往推行的小額兌銀,忽覺此中另有乾坤,或可成為生財之道。

“卿欲如何施行?”

他目光轉向袁世振,詢問計策。

“臣擬先定南直隸金銀禁期,後按月分配銀幣數量,逐步凍結金銀流通。”

袁世振胸有成竹,“屆時,銀幣銅錢並行,商賈大戶為保交易順暢,必爭先兌換,火耗之增,水到渠成。”

“但此舉易生民怨,卿有何良策防身?”朱由校眉頭緊鎖,擔憂民變。

“臣請錦衣衛鎮守南京,南京寶源局增鑄銅錢,以一兩銀兌千文銅錢之策,惠及小民。”

袁世振細述安排,“銅鉛鑄造,利潤豐厚,朝廷可藉此充盈國庫。”

朱由校聞言,心中驚疑交加,對袁世振的算計既感欽佩又存疑慮。

這場貨幣改革,究竟是福是禍,尚待時間驗證。

一兩銀子若不計工本,豈能鑄就萬枚銅錢之巨?

歷史上,天啟年間,鑄錢之業何以反致虧損,實乃一謎。

“若計入人工與物料之費呢?”

“大抵有六分盈餘,除去匠人薪俸與炭火之資,尚有所餘。”

袁世振於御前,屈指細算,對帝釋疑。

“若非鑄幣之利誘人至此,昔世宗時代,何至於以極刑難遏私鑄之風?”

“既如此,便依卿所奏。”

朱由校聞此高額利潤,旋即龍心大悅,御筆一揮,玉璽輕落袁世振奏章之上。

“卿再擬一策,詳陳人選,共襄此盛舉。”

遞還奏章之餘,朱由校又言:“且記,銅錢之質,關乎國本,萬不可使劣幣橫行,良幣蒙塵。”

“臣遵旨。”

袁世振神色凝重,應聲而答,旋即請命:“臣擬請內閣、都察院、六科、錦衣衛、東廠諸衙門共赴南直隸,專司監督,以防貪腐之弊。”

此舉妙在人多勢眾,派系紛繁,利益瓜分之下,自難徇私。

猶如眾目睽睽之下,貪念無所遁形,反成相互牽制之勢。

“卿言之有理,先行退下,人選之事,朕自思量。”

朱由校頷首應允。

“臣叩謝陛下天恩。”

袁世振面露輕鬆之色,躬身謝恩。

正待草擬詔書之際,忽聞殿外捷報如雷:“遼東大捷!熊廷弼力挫建奴,斬首八千餘級!”

“哦?”

朱由校與袁世振皆是一愣,隨即相視一笑,殿內外盡皆歡騰。

遼東捷報震天響,斬敵八千士氣昂。

朱由校心潮澎湃,靜待茶涼方獲詳。

驛卒驗身、印信核查,繁瑣卻為皇恩暢。非似戲文暢通無阻,實乃嚴謹保國疆。

“奉集堡捷,斬首兩千六百,俘七百眾,老奴長孫杜度亦殞命疆場。”

“散羊峪再捷,斬敵六千,俘虜倍之,兩白旗僅餘黃臺極遁逃。”

“馬根單堡對峙間,亦斬滸,撫順已復,國威大振。”

“妙哉!妙哉!”

朱由校覽畢捷報,喜不自勝,堂上輕旋,盡顯龍顏大悅。

九邊精銳,川軍雄師,匯聚遼東,

《盤點大明兩個大帝》 第73章 遼東大捷。(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