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0章 治水! (第1/2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中進士者,豈是等閒之輩?

聞聽聖上旨意,自天津等地廣招移民,赴遼東屯田開墾,結合前清高淮之亂,遼東民心浮動,眾人心中已如明鏡高懸,洞悉聖意——此乃以移民之策,調和遼東人口結構,穩固邊疆忠誠之心。

“臣遵旨。”

袁可立躬身領命,隨即引經據典:“古人云,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衣,遼東若得屯田自給,則朝廷免卻糧餉轉運之勞。”

言罷,孫承宗亦挺身而出,拱手陳詞:“倉廩實而知禮節,遼東屯田,可使遊民歸田,日積月累,必能安定遼東大局。”

此屯田之策,實乃熊廷弼困厄遼東時之權宜之計,由他代為上達天聽。

自楊嗣昌自京運械,熊廷弼已率眾於遼陽以南,先行一步。

孫承宗讚頌聖政之餘,忽而話鋒一轉,引古喻今:“昔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皆乃救世安民之壯舉。今遼東水患未除,渾河肆虐,民不聊生。臣以為,欲行屯田,必先治水,固舊田而開新疇,方非虛幻泡影。”

朱由校聞孫承宗治水之言,面不改色,心卻生疑:“遼東治水,怎覺似曾相識?”

遂問:“孫卿以為,何人堪當此任?”

孫承宗忐忑應聲:“臣舉薦工部侍郎袁應泰。”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袁應泰在遼東之過往,猶歷歷在目,其招降納叛之舉,更令聖上震怒,內閣輔臣亦因此受累。

“袁應泰近況如何?”

朱由校問於劉時敏,魏忠賢亦感困惑,此問實乃明知故問。

劉時敏答道:“袁侍郎正以工部之職,督領城建營於南苑疏浚清水河。”

朱由校聞言,沉吟片刻,孫承宗見狀,知事有轉機,再進諫言:“袁應泰治水有方,且熟諳遼東地理,非他莫屬。且其僅司治水屯田,遼東軍務由熊廷弼主掌,定無再失。”

孫承宗又提熊廷弼昔日之言,贊袁應泰穩定後方之功,朱由校疑惑更甚:“熊卿亦言其才?”

及聞袁應泰於薩爾滸戰後,為遼東招募丁壯,籌措糧餉,方有熊廷弼兩勝建奴之績,朱由校方釋然:“原來如此,袁應泰雖非將才,卻為後方之柱石。”

繼而慨嘆:“如此治水良才,內閣卻擬其統兵,豈非用非所長?”

眾臣聞言,皆以為然。

言罷,朱由校目光如炬,掃視堂中群臣,悠悠問道:“卿等有何本奏?”

“陛下,微臣有要事稟報。”

吏部尚書周應秋,聞絃歌而知雅意,即刻挺身而出,拱手而道。

“所奏何事?”

“微臣斗膽,彈劾內閣輔臣劉一燝。此人雖居高位,卻外無伯樂之眼,內乏決策之智,誤將治水良才委以軍國重任,致遼東局勢風雨飄搖,幾近崩潰。”

言畢,周應秋察言觀色,見皇上面色微動,續道:“故,微臣懇請陛下罷黜其輔臣之職。”

“嗯。”

朱由校聞言,嘴角微揚,點頭以示嘉許,心中暗道:此閹黨之犬,果為朕分憂。

“鑑於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之位空缺,朕意,由卿暫掌刑部印鑑,與左都御史攜手,共理此案。”

“臣遵旨。”

周應秋面露喜色,而一旁的張問達則面色驟變,心中暗驚:此變故突如其來,莫非二人早有默契?

原本,劉一燝雖身陷囹圄,然三司缺員,皇上態度曖昧,似有迴旋餘地。

今周應秋一語既出,皇上竟即刻下令處置,張問達不禁冷汗涔涔,拱手急道:“陛下,劉一燝雖識人不明,卻為先帝遺命之臣,望陛下三思。”

“朕意已決。”

朱由校目光如炬,環視群臣,擲地有聲:“能者居之,庸者去之,此乃朝綱所在。內閣輔臣,輔弼朕躬,若無識人之明,自當退位讓賢。”

言畢,揮手打斷張問達,決斷道:“無需再經刑部、都察院審理,即日起,劉一燝以禮部尚書之銜,榮歸故里,安享晚年。”

張問達聞言,驚愕失色,正欲抗辯,卻被身旁畢自言以茶水為墨,桌面為紙,悄然提醒二字——“遵旨”。

張問達無奈,只得應承。

朱由校見狀,滿意頷首,復又握緊徐婉兒之手,心中暗自寬慰:愛妻之手,實乃解壓良伴。

至於張問達,若不識時務,朕亦不吝賜其體面之道。

“既孫師舉薦袁應泰赴遼東治水,朕意,度支司撥銀五萬兩,內帑再添五萬,以資其用。”

《盤點大明兩個大帝》 第90章 治水!(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