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屯田! (第1/2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萬曆末年,四十八年歲末,十二月初七,銀裝素裹,天地間一片蒼茫。
蕪殿行宮匆匆拾掇,雖不宜人居,卻已能容朝議之聲。
雪覆宮簷,政務已畢,皇上一時興起,召叢集臣高官,於此間談笑風生,實則微言大義,暗含機鋒。
座上文臣七傑,吏部尚書周應秋、戶部侍郎袁世振代李汝華之職、禮部尚書孫如遊、兵部尚書黃克瓚、工部尚書徐光啟、左都御史張問達、度支司正卿畢自嚴,皆是一時之選。
李公雖抱病,其權柄已悄然易手,袁世振漸掌戶部牛耳,世人皆明,此乃新老交替之兆。
“憶往昔,蒙元暴虐,天下瘡痍。太祖高皇帝奮起,弔民伐罪,重建漢家河山。”
朱由校輕啜熱茶,目光如炬,掃視群臣,“昔年太祖與劉基公定衛所屯田之策,豪言壯語,百萬雄兵,不取民間一粒粟。”
言及歷史,他轉而又道:“隋唐更迭,群雄並起,河北山東,烽火連天。太宗皇帝一統六合,設府田以資軍力,李唐因而威震四方。然時至高宗、武后,府兵制漸衰,終至廢棄。我大明衛所,亦步其後塵,境況堪憂。”
“觀永樂之初,衛所屯田,歲入豐饒;及至十年之後,子粒糧銳減,何也?”
朱由校語帶憂慮,“自葉淇變法,鹽法更張,衛所糧餉不繼,國帑頻出,非長久之計。”
畢自嚴聞言,挺身而出,言及陝西見聞:“臣曾履任西北,長安至獨石,田連阡陌,然多為權貴所佔,國稅軍屯,皆成空談。
衛所殘田,貧瘠難耕,軍需不敷,朝廷補貼,負擔日重。”
“陛下欲分京畿衛田于軍戶,意在激勵農耕,然臣憂百姓得之,無力納稅,復投獻於豪強。”
畢自嚴憂慮之情,溢於言表。
朱由校頷首,深以為然,繼而沉思:“《孟子》雲,恆產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朕思之再三,此理深邃。近日,朕令錦衣衛拘遊民數萬,於西山挖礦,按勞取酬,以觀其效。”
隨後,朕聞礦山監管趙爽稟報,工錢之厚,足以養家餬口,礦徒們幹勁十足,連周遭農戶亦聞風而動,爭相應聘,礦場一時熱鬧非凡。
朕心甚奇,遣使細詢,方知此等應聘者,多為佃戶與下農之輩。
朱由校輕置茶盞,目光掃過堂前群臣,悠悠問道:“諸位可知,何為佃戶?”
“有田者耕,無田則淪為僕役、盜寇,歲月蹉跎,終年勞碌,卻難填腹中之飢,終成遊手好閒之徒!”
“那下農又是何許人也?”
“彼輩雖擁薄田,然不足五畝之資,收成上繳皇糧後,難以為繼,不得不依附權貴之門,忍辱負重,苟延殘喘!”
“試想,如此蒼生,朕豈能安坐龍椅,無憂無慮?”
“陛下聖明。”
兵部尚書黃克瓚聞言,深吸一口氣,拱手而進:“陛下,京畿之地,田產稀缺,十之八九皆為人佃耕。
一畝之獲,豐年不足三石,歉歲更可憐,乃至顆粒無收。
加之人多地少,私租苛重,百姓苦不堪言,生計維艱。”
黃克瓚以其實踐經驗,道出民間疾苦,在場唯有畢自嚴可與之比肩。
“正因如此,京城遊民眾多,非其所願,實乃情勢所迫。”
“黃卿真乃愛民如子之典範。”朱由校讚許有加,繼而問道:“既知根源在於地少租重,卿可有良策以解此困?”
眾臣面面相覷,一時語塞。地狹人稠,內卷加劇,租稅繁重,此乃無解之局。
“臣斗膽諫言,屯田之策或可行。陛下於遼東已遣楊鎬、孫承宗屯田有成,京畿及山東亦可效仿。”
黃克瓚挺身而出,建言獻策。
“據聞遼東屯田,朝廷供種給具,新田初墾,二年一稅,三年之後,按人授田十畝。”
此言一出,朱由校面露訝色,旋即釋然。
黃克瓚身為兵部尚書,知曉此等大事,不足為奇。
“愛卿所言極是,朕心甚慰。”
“臣等附議!”
群臣紛紛響應,屯田之策,似為當前困境之最佳出路。
畢竟,割席斷交,非仁君所為,唯有開源節流,方能解民倒懸。
\"允諾,此事便託付於能者之手。\"
目睹眾人對屯田之策的一致贊同,朱由校欣然頷首,揮毫落紙,屯田二字赫然在目,旁附十萬兩之鉅款,隨後輕遞予劉時敏。
\"朕再從內庫
《盤點大明兩個大帝》 第61章 屯田!(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