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章 暗流湧動。 (第1/3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紛擾的外界喧囂中,朱由校悠然倚椅,雙腳輕擱龍案,陷入了深沉的思索。

天啟朝的風雲變幻,其源可追溯至嘉靖盛世,那時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四人皆是黨爭場上的佼佼者,手腕之強硬,令人側目。

然張居正隕落之後,後繼者難復其輝煌,黨爭愈發激烈,乃至京察大典,竟也淪為黨派傾軋之利器。

東林與齊、楚、浙三黨之恩怨,始於萬曆之初,張居正借隆慶遺詔改革之風,將東林初祖顧憲成貶謫故里,顧憲成於逆境中創立東林書院,自此黨爭烽火連天。

萬曆二十一年,癸巳京察,東林以雷霆之勢,藉機清除異己。

趙南星,東林元老,吏部考功司郎中,其言擲地有聲:

“內察之典,六載一舉,君子嫉惡,小人銜恨,皆在此刻。

言辭交鋒,各取所需,猶如斷章取義之詩。”

其後果,不言而喻,齊楚浙三黨成員紛紛落馬。

至萬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三黨聯盟如膠似漆,誓要蕩平東林。

鄭繼之、李志、趙士諤、徐紹吉、韓浚,五位重臣各領風騷,黨爭之火,京城內熾熱難當。

京察未啟,硝煙已濃,東林大將紛紛折戟,朝堂幾成空殼。

隨後,三黨內訌上演,猶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汪文言,東林智囊,巧妙離間,三黨裂痕漸顯。

鄒之麟轉投浙黨,東林與楚黨結盟反攻,齊黨土崩瓦解,黨魁遭貶,一片狼藉。

此間,內閣首輔方從哲,如同舵手,穩掌朝堂之舵,力保大局不亂。

萬曆末年,皇帝駕崩,泰昌繼位未久亦逝,東林借移宮案之機,得天啟青睞,朝堂漸入其手。

天啟三年,癸亥京察,趙南星再展雄風,三黨勢力被逐出京城,更創“四凶”之名,以儆效尤。

東林盛極一時,朝堂之上,正氣凜然。

然好景不長,魏忠賢崛起,天啟帝意轉,三黨殘部依附閹黨,東林與閹黨之爭,愈演愈烈。

而今,朱由校身為穿越者,誓要改寫歷史。

他凝視桌上奏章,心中籌謀。

內閣之中,方從哲中立,然其門生亓詩教偏齊;劉一燝、韓爌,則堅定東林立場。

六部尚書,各有歸屬,或東林,或中立,或年邁力衰,或深藏不露。

天啟朝堂,風雲再起,而朱由校,已握有改寫命運之筆。

………

還沒捂熱,感覺沒有吃飽,沒辦法,年輕人正在長身體,就在朱由校想著下朝後再補的吃點兒什麼的時候,就有一個長鬚老頭跳了出來,這貨手持一份奏疏,大義凜然地道:

臣福建御史馮三元,擲筆為劍,直指遼東經略熊廷弼,八項無謀之責,三宗欺君之罪,擲地有聲。

河南御史顧造緊隨其後,躍然朝堂,對熊廷弼出關逾年卻無策可陳之事,痛陳其弊。

朱由校輕抿茶水,目光如炬,穿梭於群臣躁動之間,旋即淡然收回。

馮三元言猶在耳,顧造便急不可耐地登臺,二人似有默契,如雙簧共演。

然在聖目之下,此等小卒,不過試水之石。

朱由校凝視著下方,那些義正詞嚴、手捧笏板者,心中暗自咂舌。

待顧御史滔滔不絕之際,他強忍笑意,面容肅穆,終啟金口:

“兵者,國之重器,關乎生死存亡,豈可輕忽?三位輔臣,對此有何高見?”

方從哲,內閣首輔,當仁不讓,侃侃而談:

“陛下,自萬曆二十三載始,邊軍糧餉屢欠,軍備廢弛,去歲更遭大敗,軍心渙散。

熊廷弼臨危受命,內安軍民,外拒強敵,遼東得以保全,功不可沒。

望陛下勿急功近利,重蹈薩爾滸覆轍。”

朱由校微微頷首,目光轉向劉一燝與韓爌,二人心領神會,知此乃試探之局。

劉一燝老謀深算,避其鋒芒,提議讓熊廷弼自辯,以觀後效。

“劉閣老之言,穩健持重,然朕心有所慮。”

朱由校表面讚許,內心卻暗笑其狡猾。

韓爌則更顯圓滑,推諉道:“陛下,此等大事,當詢兵部尚書黃嘉善。”

黃嘉善,知兵善戰,萬曆年間三邊大捷名震朝野,他直言不諱:

“陛下,遼東局勢嚴峻,熊廷弼守土有責,既無大錯,不宜輕動。”

朱由校手指輕敲龍案,思緒萬千。

《盤點大明兩個大帝》 第4章 暗流湧動。(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