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佈局 (第1/3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效勞的物件,無關緊要,核心在於他能否擔當重任,力挽狂瀾。
楊懷忠話音未落,范進雄淡然擺手,一語道破:“若論貢獻,邊陲蠻族如建奴,四十萬石糧草皆由我輩輸送,此等壯舉,若非暗流湧動,早已昭告天下。”
“然則,為何我等頭顱至今安然無恙?皆因我輩乃利益之舟,能載金銀,穩渡風雨。”
他言辭間,盡顯自信與從容,“昔日李成梁雄踞遼東,糧草物資,皆仰仗我等週轉;宣府、大同、廣寧,邊軍之需,亦賴我等供給。”
言畢,范進雄輕提茶壺,為眾人續茶,繼續說道:“官場宮廷,皆是口字上下堆砌,其本質不過是對財富的渴求。只要我們價值猶在,何懼秋後算賬?”
此言一出,眾人皆點頭稱是,靳良玉更是舉杯附和:“價值所在,便是安全之基。”
隨後,靳良玉提議:“應尋劉正陽探風,力求面見幕後貴人,鞏固我方地位。”
楊懷忠應允,並豪言:“若得貴人青睞,每年五十萬兩銀子,不過舉手之勞。”
此言一出,滿座譁然,深知此舉雖豪氣干雲,卻也是割肉之痛,晉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范進雄嘆道:“癥結在於漕運受阻,新官趙於逵鐵腕治軍,私貨難行,北運之路幾近斷絕。”
此言如晴天霹靂,讓楊懷忠意識到肩上責任之重。
京城喧囂,天津亦不遑多讓。
通州倉糧足民安,而天津百萬倉卻在關鍵時刻啞火,袁可立怒不可遏:“百萬倉無糧,此乃奇恥大辱!”
面對糧倉空置的尷尬,他深知天津與通州,一衣帶水,唇亡齒寒,穩定糧價,刻不容緩。
"竟敢在漕糧上動手腳,這世間還有何等膽大包天之事他們不敢為?!"
"東翁,息雷霆之怒,莫讓怒氣傷了身體。"
師爺立於堂中,見袁可立氣得面如紫茄,急忙勸慰。
"此事非同小可,關乎漕運衙門之根基,若要徹查,必先稟明聖上。"
"吾知之矣。"
袁可立一揮衣袖,怒氣衝衝地坐下,椅子似也承受不住其威。
"漕運之困,非一朝一夕,三十載間,北上之糧逐年遞減,至萬曆四十六年,竟難敷京師之需。"
"陛下遣我來津,旨在保障遼東糧餉,然今觀天津衛糧倉,空空如也,京師百姓尚缺糧,何談遼東之供給?"
"東翁所言極是,但癥結仍在漕運衙門。"
師爺望著袁可立,搖頭苦笑,雙肩微聳。
"漕運之弊,竊以為乃漕軍夾帶私貨所致,北上途中,公私不分,損耗國帑。"
"欲解漕運之困,必先斬斷私貨之源流。"
"東翁所想,莫非那幾大家族?"
袁可立聞言,捋須沉思,目光如炬。
"只怕牽一髮而動全身。"
師爺拱手,面露難色。
"此地大戶、漕將、關隘官吏、四方商賈,皆涉其中,錯綜複雜。"
"漕運之弊,歷久彌深,而朝堂之上,竟無人提及,莫非京中官吏皆閉目塞聽乎?"
"私慾可容,國事不容輕忽!"
袁可立怒不可遏,一掌拍桌,震響滿堂。
"速備筆墨,吾將上疏聖上,請其定奪。"
說罷,袁可立欲提筆書奏,卻見師爺猶立未動。
"東翁,眼下或應先顧朝廷新鹽政
"哦?此言何意?"
袁可立眉宇微蹙,不解其師爺何以頻出此言。
"陛下宮中鹽場,革新經營,產量激增,且朝廷已定各府官商售鹽之制。"
師爺言及此,神色微妙,似有深意。
鹽之流通,猶如滴水穿石,歷經三關:首為鹽場,大明初定之鹽戶已難供萬民之需,私場主應運而生,辛勤勞作,然收益微薄;次為鹽商,持鹽引遊走四方,私鹽混雜,亦稱私鹽販子;此二者,皆乃勞苦之輩也。
一者沉淪於煎鹽之苦役,一者則奔波勞碌以求鹽利。
至於那第三道難關,便是那令人聞風喪膽的“窩主”們。
這群人物,專擅“承上啟下”之道,既食上家之餌,又啖下家之利。
他們於鈔關碼頭佈下“引岸之網”,向過往鹽商廣收鹽引,轉手間鹽粒成金;又於鹽場邊緣暗設“巢穴”,與鹽丁灶戶暗中交易,勾銷鹽引,手法嫻熟。
窩主們手握鹽場產鹽的“獨門秘
《大明最好的帝王》 第133章 佈局(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