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立威。 (第1/4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悠然若閒,實則非閒。"
手執香茗,靜坐於內閣樞機之地,韓爌自嘲為這廟堂之首的閒雲野鶴。
六部奏疏直抵龍顏,御筆一揮,內閣唯餘擬旨之責,他這輔臣之位,竟成了架空之木。
偶有四方來奏,也不過揮毫票擬,權作點綴。
大明疆域遼闊,四海昇平,奏疏稀疏,皆因地方官吏祈願一方安寧,非迫不得已,不敢驚擾聖聽。
"輔臣大人,急件!董應舉之奏章已至。"
正當韓爌以為今日又將虛度之時,一內閣中書神色匆匆,手捧奏本步入。
"董應舉?莫非田清之事又起波瀾?"
韓爌心中暗自盤算,先憂後喜,兵法之道,亦用於此。
"非也,乃欲釐定京師寺觀田畝之數。"
"哦?"
聞言,韓爌眸光一閃,訝異之色溢於董應舉此舉,豈非連佛祖的清淨之地亦不放過,莫非皇莊勳貴之田尚不足其胃口?
翻閱奏章,韓爌心驚不已。京城內外,寺觀林立,竟坐擁百萬畝良田。
若以新政計稅,歲入十萬石,輕而易舉。
韓爌心中暗喜,此等功績,足以令他重獲聖眷。
然而,寺觀背後,錯綜複雜,且善走夫人之徑,利弊權衡,韓爌眉頭緊鎖。
更兼讖諱之事,牽涉甚廣,他提筆欲書,卻又緩緩放下。
沉思片刻,韓爌終在奏章上揮毫“擬準”二字,決心已定。
此奏一出,迅速流轉於司禮監,最終呈於朱由校御案之上。
"詭寄田畝,董應舉之意,深矣。"
朱由校覽畢,撫須長嘆。
寺廟道觀,亦成偷稅漏稅之淵藪,世間邪道,何其多也。
未仕之人,田產雖豐,卻難享優免之惠,新政雖有,猶顯不足。
此中種種,皆顯大明之世,藏汙納垢,待有識之士,一一澄清。
生員、監生、秀才之輩,僅享八十畝之限。
家族未出舉人進士,田產卻盈餘,何以處之?
尋那慈悲為懷的顯貴乎?
然,真君子怎會借權勢之便,侵吞他人掛靠之田?
既無信賴之貴人可依,唯有寄望於清淨廟宇,以避朝廷之賦稅重壓。
“財富,皆是浮雲。”
董應舉細數京城香火鼎盛之廟宇,名下良田動輒十數萬,朱由校不禁再嘆:“整頓,必須整頓!寺廟道觀之田,皆應歸為民田之列。”
御筆一揮,於董卿奏章之上留下聖裁,猶覺不足,又添墨道:“按廟宇規模分級,持田自萬畝遞減至千畝,餘者盡散民間,誰耕誰得。”
言罷,朱由校忽轉首問劉時敏:“朕令天津府自山東北直隸招募無地之民,赴遼東屯田之事,進展如何?”
“稟陛下,已募得五百戶,正候於天津衛,待船啟航。”
劉時敏作為司禮監掌印,對朝事瞭然於胸,即刻回稟。
“五百戶,尚不足矣。”
朱由校頷首,再於奏章批註:“若有抗命者,名冊上呈,令錦衣衛押送遼東,以教化蠻夷之名,行流放之實。”
語畢,遞上奏章:“速發,即行辦理。”
“遵旨。”
劉時敏偷瞄聖意,心中暗生對僧侶道人之憐憫。
不久,御批奏章重返內閣,韓爌閱後,對皇心又添一層洞悉。
皇帝之“試問天下誰負朕,亦或朕負天下”之語,非虛言也。
從皇莊納稅貴隨之,再至寺廟田畝清查,乃至官員俸祿之發,皆為縉紳納稅鋪路,免遭非議。
此乃步步緊逼,試探士紳底線之舉。
至於不服者,遣往遼東“教化”,實則流放之刑也。
韓爌確信,皇帝之劍已懸,唯待落下之時。
思畢,韓爌命人抄錄御批,存檔並速送順天府董應舉。
“吾未涉此議,作為內閣輔臣,當謹言慎行。”
奏章回歸順天府,董應舉見御批,眼神閃爍。
原以為此議難獲全力支援,乃至僅得微末之助,畢竟大明皇室與佛道淵源深厚。
然皇帝竟全力以赴,直擊要害。
“速傳本官奏章於巡檢司趙主事,遍訪京城廟宇道觀。”
董應舉起身,將奏章交予師爺。
“遵命!”
師爺應聲而去,一切準備就緒,只待聖裁歸來,即行執
《大明第一宰相》 第122章 立威。(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