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6章 遼東查奸! (第1/3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韓爌府邸之內,他輕執墨香猶存的文稿,輕風拂過,墨跡速幹。

忽見黃尊素再度造訪,韓爌轉身,語帶謙恭:“真長兄,勞煩您為小弟這篇拙作把把關。”

“月末交差即可,何故如此心急如焚?”黃尊素眉頭微蹙,疑雲頓起。

“莫非畢公催促甚急?”

韓爌擺手笑言:“非也,實乃自我苛求。此文已潤色四遍,仍覺意猶未盡,難以盡善。”

“哦?韓兄才情橫溢,翰林院中素有美譽,何以一篇論疏竟成難題?”黃尊素面露訝色。

“富國之道,不外乎開源節流,老生常談耳。”

韓爌沉吟,“然加稅減支,皆是陳詞濫調,恐難入聖聽,反增笑柄。”

黃尊素聞言,捋須而笑:“韓輔所慮極是。為畢公或皇上之策,重在虛實之間,大略他繼而剖析:“畢公求實務,以行令;皇上求大略,以定國策。六部務實,內閣務虛,閣老之責,在於高瞻遠矚,定策安邦。”

韓爌聞言,豁然開朗,頷首稱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吾心稍安。”

言及黃尊素即將赴彰德府任職,韓爌關切詢問:“兄之行程,定於何時?”

“近在咫尺,吏部催促,刻不容緩。”

黃尊素輕嘆,“左光斗等人彈劾畢公之疏,猶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畢公反以獻策之名,化解了朝中風雲,我等勢單力薄,實難抗衡。”

“聯絡同僚之舉,亦無迴音,恐有變故。”

黃尊素憂慮之色溢於言表,“京中局勢,難如登天,地方勢力根深蒂固,非大勢難撼。”

韓爌亦感時局維艱,長嘆一聲:“勢不在我,諸事難成。吾輩身處漩渦,唯有靜待時機,方能破局。”

"如此看來,真長赴彰德府之行,恐已塵埃落定。"

黃尊素言畢,韓爌再度嘆息,未留片語,挽留之意盡消。

黃尊素聞言,面色微沉,亦不再多言,旋即告辭而去。

書房窗畔,韓爌目送黃尊素背影,無奈搖頭,心中暗道:“東林智囊,不過爾爾。”

韓爌能在魏閹權傾朝野之時安然退隱,其審時度勢之能。

而今觀東林諸人,除卻黨爭內鬥,擾亂朝綱,別無他長,連風向亦難把握,若置於萬曆初年,恐早已身首異處。

想當年,朝堂風雲變幻莫測,申時行致仕後,四年間內閣更迭頻繁,生死無常。

而今陛下登基,務實之風漸起,屢次整肅言官,皆因虛言誤國。

東林之徒,若仍不知自省,必自取滅亡,且欲累及無辜。

“顧憲成之鑑不遠,其徒子徒孫亦復如是。”

韓爌心中憤慨,遂召御史李邦華入書房。

“卿適才所聞,以為如何?” 韓爌問。

“下官以為,黃尊素之言有失偏頗。” 李邦華躬身答道。

“確也。”

韓爌點頭,“務實與務虛,須得平衡,陛下亦深諳此道。卿之萬曆四十三年奏章,稍加潤色,作為策論上呈司禮監,或能得聖心。”

李邦華聞言,感激涕零:“謝輔臣栽培。”

“才子與能臣之別,在於行動。”

韓爌語重心長,“黃尊素雖智名在外,卻不明朝堂水深火熱,聖意難測。卿當謹記,慎言篤行,方為上策。”

李邦華拱手領命:“下官定不負所望。”

次日,李邦華之奏章迅速呈至御前,朱由校細覽之下,面露嘉許。

其富國四策——清田畝、整吏治、修兵備、慎用人,字字珠璣,盡顯實幹之才。

朱由校憶及史籍所載,知李邦華為明末難得之良臣,遂決定將其調任登州知府,輔佐袁可立,共圖天津、登萊之業。

一筆揮就,李邦華之命運,由此改寫。

京城正值畢自嚴風波未息之際,大明錦衣衛之魁首駱思恭,歷經十數日風塵僕僕,悄然攜二犯重返皇城。

自安定門悄然入城,駱思恭猶如夜行者,避家不返,僅以麾下陸川之名,秘呈覲見之帖於宮禁。

聞皇帝駐蹕西苑,他旋即疾步至苑外靜候。

其時,帝正於校場觀軍士蹴鞠為樂,駱思恭之帖忽至。

劉時敏接帖細覽,神色驟變,輕步至帝側,低語:“陛下,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以千戶陸川之名,有密事求見,言及緊急。”

“哦?”

朱由校聞言,目光一閃,似有所動

《大明第一宰相》 第126章 遼東查奸!(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