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靶子。 (第1/2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京城之內,因帝王對漕運之事未置可否,風雲變幻莫測。
齊楚浙三黨欲揭漕運之秘,而東林則竭力遮掩,雙方勢如水火。
加之徐光啟封鎖通惠河,船隻停滯不前,東廠更親涉其中,為皇權佈局。
一時間,京城漕運謠言四起,如柳絮紛飛,宣政司闢謠乏力,真假難辨,資訊迷霧籠罩。
在此背景下,商戶們人心惶惶,紛紛拋售船隻以求自保。
張正陽憑藉從興旺銀號“巧借”之資,智取近百艘船隻,種類繁多,從民運小舟至朝廷漕船,乃至漕軍之舟亦入其囊中。
五日之內,通州之地,張開陽忙碌異常,購船、招賢,更以透明之價目單遍灑京城商戶,一時之間,人心稍安。
與此同時,畢自嚴以袁世振鹽政改革成效顯著,國庫充盈為由,力薦其升任戶部尚書,大明六部正堂官中,唯刑部尚書之席尚虛。
面對彈劾畢自嚴之聲浪,朱由校怒斥其荒謬,硃筆一揮,留下“以何目見阻言路”之詰問,盡顯帝王威嚴。
御書房外,朱由校舒展筋骨,感慨畢自嚴之務實票擬,遠勝韓爌等書生空談,實為治國良才。
畢自嚴等臣子勤勉不輟,遵循“摸魚守恆”,朝堂上下,皆在忙碌之中。
而朱由校深知,此等勤勉,皆因皇恩浩蕩,俸祿無虞。
京城之外,遼東亦是一片繁忙。
瀋陽校場上,熊廷弼手持王命,嚴加操練,以振軍心。
昔日李成梁之威已逝,遼東軍鎮,唯熊廷弼馬首是瞻。
談及建奴與朝鮮之戰況,熊廷弼眉頭緊鎖,姜弼據夜不收情報回稟,戰況慘烈,傷亡慘重,遼東局勢,愈發緊迫。
聞熊廷弼之詢,姜弼迅疾自襟中取出一紙公文,恭敬呈上。
“朝鮮之軍,其戰力豈止不敵川軍,遼軍亦望塵莫及。
建奴肆虐,已連下四城,所過之處,猶如秋風掃落葉,四城皆成廢墟,慘狀不忍睹。”
“那些山林野寇,行事之殘忍,令人髮指,所到之處,無一生還。”熊廷弼冷笑,接過公文,目光如炬。
“昔年朝廷征討建奴,令其助戰,豈料其僅遣烏合之眾敷衍了事。我大明將士浴血奮戰之際,彼等卻袖手旁觀,實乃與虎謀皮,自食惡果。”
姜弼聞言,面露難色,輕聲提醒:“部堂大人,朝鮮乃我大明藩籬,我等若過於冷漠,恐招非議。”
熊廷弼挑眉,似有所悟:“你尚未洞悉?年前建奴兩白旗侵擾朝鮮,戰報直達天庭,陛下可曾有過責罰?”
姜弼搖頭嘆息:“彼時建奴勢單力薄,與今非昔比,屠城之舉,震驚朝野。”
熊廷弼淡然一笑,將公文擲回:“建奴再犯朝鮮之訊,急如星火傳至京師,然至今無迴音,此中深意,不言而喻。”
“當務之急,乃借朝鮮之困,為我遼東重建軍鎮贏得寶貴時間。”
言罷,熊廷弼起身,大步邁向校場,心中唯有練兵一事。
而在遼陽城內,遼東巡撫孫承宗卻陷入沉思,手中烤紅薯似乎已忘卻。
面對宮中來使所言之“畝產兩千斤”之奇物,他難以置信。
“此數雖有誇張,然七八百斤亦非虛言。”
趙吏悠然剝薯皮,旁置《番薯種法》一書,乃徐光啟所著。
“若真如此,此物實乃救民於水火之聖物。”孫承宗雖心存疑慮,卻難掩期許。
趙吏輕笑:“即便有所出入,皇恩浩蕩,意在試種。況番薯本輕,二百餘斤種子,亦能播撒希望。”
言畢,趙吏又提及欽天監新曆,欲在遼東試行,以期天時地利人和,共促民生繁榮。
"廿四節氣竟已重訂?"
孫承宗聞訊,神色微動,急切探詢。
大明曆法,久待革新,廿四節氣亦顯疲態。諸多饑荒之源,皆因農時失準,致田疇荒蕪,顆粒無收。
"確是重訂,然其精準與否,吾亦難斷。"
趙吏聳肩而答,與孫承宗交情匪淺,自朱常洛東宮時代便已相識,言談間盡顯隨意。
"倘若不準,吾即書函欽天監,令其再行修訂。"
趙吏續道,"此番遼東之行,鞍山鐵廠乃重中之重。皇恩浩蕩,賜銀五萬兩,所需器械皆已備齊於京,只待楊轉運使送達。"
"鞍山鐵廠之務,尚需孫巡撫鼎力支援。"
"此事自當盡力。"孫承宗頷首應允。
"遼地百
《大明第一宰相》 第139章 靶子。(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