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2章 助朕練兵。 (第1/3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被皇帝引入金碧輝煌的大堂,秦良玉輕坐太監奉上的軟墊,一路上,她以餘光細察這位年輕的君主。

小皇帝面若朝霞,神采奕奕,顯非弱柳扶風之輩。步履間,雙腿微張,似是騎馬磨礪的痕跡未消,透露出一股堅韌不拔之氣。

龍案之後,朱由校揮退群宦,獨留劉時敏於側,方對秦良玉緩緩而言:“將軍先平播州之亂,後遣胞弟守遼東,石柱、酋陽二土司,實乃我大明之楷模,土司之翹楚也。”

秦良玉謙遜以對:“此乃微臣分內之事,豈敢貪功?”

歷經軍旅風霜,更兼夫婿馬千乘冤獄之禍,秦良玉行事愈發謹慎。

朱由校溫言寬慰:“將軍鎮守川渝,功勳卓著。朕召卿進京,一則議軍務,二則欲親見將軍風采,以示朕心之重。將軍勿需多禮。”

秦良玉察言觀色,小皇帝之真誠溢於言表,令其心生感激:“臣職所在,皇恩浩蕩,愧不敢當。請容臣斗膽直言。”

言畢,秦良玉方安然落座。

“馬秦兩家,守土有責,蜀地安寧,皆賴將軍之力。

朕代西南百姓,以此茶代酒,敬將軍一杯。”

朱由校舉杯而盡,秦良玉亦緊隨其後,躬身致謝:“臣誓死效忠,萬死不辭!”

二人默契地避開了馬千乘之不幸,那段時光,改土歸流風起雲湧,川渝土司命運多舛。

然馬千乘雖逝,石柱宣慰使印猶存,此印之重,關乎一方安穩,歷朝紛爭皆因之而起。

茶過三巡,朱由校步入正題:“遼東熊廷弼有言,石柱、酋陽之兵,勇猛善戰,紀律嚴明。

我大明正值多難之秋,將軍請纓遼東,其志可嘉。然朕有顧慮,川中空虛,恐生變故。”

秦良玉正欲陳詞,朱由校已續道:“朕非疑卿之忠,實乃局勢所迫。石柱、酋陽之兵已赴遼東,朕心甚慰。然永寧、水西等地,朕實難安。朝堂之上,庸才當道,遼東之事,唯熊廷弼力挽狂瀾,卻遭眾臣排擠。朕欲整軍備戰,反被訛為遊獵之君。”

言及此處,朱由校怒不可遏,謠言四起,卻無從追查。

“朕欲於川中募兵兩萬,由將軍主持,一可鎮守地方,二備他日徵遼之用。未知將軍意下如何?”

秦良玉聞言,起身而立,慷慨陳詞:“臣蒙皇恩浩蕩,願為大明社稷,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朱由校聞言,微笑舉杯:“將軍言重了。”

\"朕正於南苑礪兵,特命馬祥麟率三百精銳入京,助朕練兵。將軍深明大義,定不會介懷此番母子暫別。\"

秦良玉聞言,躬身而答:\"陛下隆恩浩蕩,臣豈敢因私情而誤國事。\"

二人相談甚歡,近半個時辰光景,既論新軍佈局,又及川中風雲,朱由校對那片土地初窺門徑。

事畢,賜宅城中,並親自送至北紅門,目送秦良玉策馬遠去,心中感慨萬千。

秦馬兩家,滿門忠烈,秦良玉及其兄弟秦邦屏、秦民屏,乃至馬祥麟夫婦,皆以熱血灑大明疆土,令人敬仰。

尤憶崇禎十五年,大明危如累卵,馬祥麟孤守襄陽,書絕筆信於秦良玉:\"兒誓與襄陽共存亡,望大人勿念。\"

秦良玉僅以三字\"好好好,真吾兒!\"回之,字字千鈞。終是馬祥麟英勇捐軀。

而張鳳儀之事,更添悲壯。崇禎三年,她請援未果,反遭左良玉冷眼旁觀,命喪河南。此情此景,令人扼腕。

\"陛下,奴婢斗膽諫言。\" 劉時敏見皇帝仍凝視遠方,遂進言道,\"秦良玉若任四川總兵,恐朝野震動,百官非議,宜遣賢能輔之。\"

\"再派何人?\" 朱由校微蹙眉宇,反問劉時敏,\"朝中可用之才稀缺,多是口蜜腹劍之徒,朕心難安。\"

言及此,朱由校亦感憂慮。秦良玉雖受他敬重,但身為女子,在封建時代終是侷限。沉思片刻,他決然道:\"傳召王三善。\"

……

南海子,舊衙門校場之上,陳寅衝手持銅喇叭,對著一群勳貴子弟咆哮:\"廢物們,給老子跟上!你們的血性呢?老子這蟒袍玉帶是戰場上拼來的,你們若想不被人瞧不起,就拿出點真本事來!\"

勳貴子弟們汗流浹背,怨聲載道,卻又不敢懈怠,生怕皇帝親臨,再受責罰。皇帝之令,嚴苛至極,力求打造一支鐵血之師。

校場邊,朱由校靜立觀之,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

此番磨礪,不僅針對勳貴子弟,更是

《大明第一宰相》 第52章 助朕練兵。(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