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追蹤(3) (第1/3頁)
龍吟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茫茫勝州(鄂爾多斯)大草原,有三千騎正風馳電掣般向宥州方向挺進。
當頭一位年約三十餘歲,身材修長挺拔、矯健有力,面容英俊、沒有蓄鬚,正是飛龍旅的指揮使高彥平。
穿越大草原時,一路天高、地廣、綠草、大風,各種珍禽異獸出沒,除了地廣人稀,高彥平彷彿又回到了臨潢府一帶,不過越往南植被越稀疏,風沙越大。
第七天後,大隊逐終於見到了牛羊、駱駝、馬匹、牧民,高彥平心裡暗喜——宥州到了。
此時的宥州城尚在五十里路以外的大非苦沙西半部分的北邊,不過高彥平他們已經到了党項拓跋部的核心牧區了。
党項人的裝扮介於吐蕃與與契丹之間,不過都是披髮或結髮,普通牧民都戴著用羊毛編制的氈帽。
(作者按:党項人是羌人的一支,講的也是羌藏語系,不禿髮,與原居於青海河湟一帶的講東胡語的吐谷渾人沒半點關係,這些吐谷渾人姓慕容,是慕容鮮卑的一支,而党項的拓跋部自姓拓跋,乃是冒姓,目的是能接替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的榮光,後世李元昊強令族人禿髮也是基於此的考慮)
目前大部分黨項人還在賀蘭山以西的荒原上生活,跟著拓跋思恭進入勝州故地的党項人還是少數,拓跋部、細封部正是其中之一。
李彝景的族人生活在勝州大草原的南麓,今鄂托克旗一帶,細封部卻生活在大非苦沙裡面為數不多的幾個綠洲及沙漠周圍一帶。
“至宥州附近,擇一處適合築城地點,可方便去往靈州,宥州城能攻取則攻,不能攻取則罷,附近牧民,願意追隨佑國軍的則可留下,告訴彼等,留下來的牧民,佑國軍不會徵收一分一毫的賦稅,牛羊馬匹我等皆會以食鹽、糧食、布匹、鐵器等與之交換,童叟無欺,不願意的,打完草谷後,驅趕到沙漠裡去”
“黃河西岸,精華之地在靈州,其北面有一地,舊名沃野,宥州事畢之後,可前往探查,若無主,可佔之,宣示佑國軍的政令”
想起李晟基在他們臨行前的囑託,高彥平不禁皺了一下眉頭,以他們原契丹軍的習慣,每征服一處,同意接受管理的,必科以重稅納入旗下,不同意的,必定是趕盡殺絕,從來沒有勸說、驅趕一途。
這李大人什麼都好,就是太心慈手軟了。
不過李晟基既然說了,他也不得不聽,再說了,一邊的都虞侯薛矩還虎視眈眈呢。
他也很佩服李晟基的眼光,這麼大的一片草原,居然還是無主之地。
考慮到党項人的語言與吐蕃接近,這次高彥平南下時李晟基讓他帶上了王承美。
看到有三千“漢軍騎”突然從北邊出現在宥州草場附近,附近的牧民也是大吃一驚,不過他們並沒有四散而逃,有老弱婦孺、牛羊馬匹、駱駝,面對三千精騎又能逃到哪兒去?
很快他們湊了幾百騎前來與高彥平等人交涉。
為首的是一個叫拓跋健的党項人,李彝景的族弟,這人倒會漢話,聽了薛矩所說的,不禁怒火中燒,“我等自是宥州防禦使麾下的大唐子民,你等遠在河東的佑國軍擅離轄區,奪佔我等牧場,不怕當今天子怪罪嗎?”
薛矩正想解釋,高彥平卻止住他,“李彝景已經死了,宥州我奪定了,你等識相的速速歸降我軍,不願意的馬上見高下,恁多廢話?!”
拓跋健也頗有勇力,氣得就想衝過去廝殺一番,不過一看到高彥平的三千披掛整齊、武器精良的騎兵,特別是高彥平那一千馬槊兵,心裡便涼了半截,又不敢直接說不,“茲事體大,我等需要稟明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李大人方能定奪”
高彥平聽了也沒多說,“你叫拓跋健?你等姓拓跋的、細封的還有何人,都站出來”
拓跋健也不知道高彥平是何意,還以為要和他們幾個“貴姓”商議商議呢,回頭和幾個人商量了一下後便出來了,共有八人,正是李彝景的拓跋部族人,至於其他人,都是沒有姓氏只有名字的普通牧民。
他們追隨一個強勢的首領,供其驅使,最終的目的也是保全一家老小,苟延殘喘罷了。
對於他們的“首領”,懷威多於感恩,就是李彝景打理的拓跋、細封兩部的普通牧民,每年也需要上繳四成的牛羊供其養兵和自用。
高彥平見出來了八個人,便向身邊的親衛使了個眼色,親衛會意,打了個手勢,圍在高彥平身邊的幾十個親衛突然將身邊的弓箭取了出來,張弓搭箭,對準了那八人。
“你這是何……”,拓跋健話還沒說完,幾十
《漠唐國際酒店》 第一百二十四章 追蹤(3)(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