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宿命 (第1/2頁)
龍吟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津城。
呂琦站在東津城的城牆上,對面的西津城、黃河上的浮橋清晰可見。
呂琦就是以前那個勸李從珂將女兒嫁給契丹皇族,主張和親的人,不過在薛文遇得勢後,呂琦便失勢了,從端文殿學士、知制誥變成了御史中丞,表明上官職還升了,不過後唐政府的御史中丞的辦公地點在皇城外面,平日裡與皇帝的聯絡就疏遠多了,再加上五代時期以軍事、軍人為重,御史臺的作用遠不如後世的宋、明、清大。
呂琦長相俊美丰儀,頗有氣度,今年四十五歲,作為蘭臺的長官,雖然李從珂不重視,他自己卻兢兢業業,能犯言直諫,諸多建議又貼近時弊,慢慢地李從珂也放下了輕視的心態,對他逐漸重視起來,這不,今年年初還給他加了一個同平章事的銜,呂琦在後世名氣不大,不過他的一個兒子卻鼎鼎有名——就是那位被後世太祖稱之為“呂端大事不糊塗”的呂端,不過呂端此時還才四五歲,一垂髫小兒而已。
得知李晟基無端介入前唐勝州故地後,李從珂先是派人去定難軍撫慰李彝殷,又派出呂琦北上,一方面責問李晟基,另一方面就是為李晟基與李彝殷兩家言和而調停,又命呂琦暗中觀察李晟基在勝州故地的部署——對於勝州故地,他也有些悠然神往,不過李晟基不經皇命,擅起邊釁,怎麼著也得責問一下,否則皇家的臉面往哪兒擱?
眼前的這座浮橋是一座半永久性的建築,兩端各有兩座用青石水泥築成的臺墩,一座較大,一座較小。
大的臺墩上面各有兩個水泥柱子,柱子上各有一條鐵鏈用來固定船隻,鐵鏈上還有絞盤,以防水位上漲、跌落時隨時松、緊鐵鏈,保持浮橋的穩定性。
當然這樣還不夠,黃河漲大水、水流湍急時,這樣的結構還是固定不住,這就需要另外那兩座較小的臺墩發揮作用了,兩岸的小臺墩上各有一根粗大的水泥柱子,這根水泥柱子裡面可是專門新增了佑國軍作坊最優質的鐵條(類似於後世鋼筋的作用),兩根水泥柱子之間繃著一根粗大的鐵鏈子。
每一條船隻的尾部有一根小鐵鏈子與那根繃得筆直的粗鐵鏈子連線在一起,這樣的話,黃河漲水、水流急的時候就不會被衝下去。
所有這些工程,李晟基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全部是佑國軍的工兵與當世的工匠一起想出來的,中國的造橋技術源遠流長,中國工匠的奇思妙想也是層出不窮,連李晟基見了也是歎為觀止。
浮橋寬約一丈,兩端還有三尺高的護板,人、馬走在上面雖有些搖晃,但不用擔心掉落水裡。
李晟基還計劃在勝州故地穩固之後再建一座正式的石橋,這估計是一年以後的事情了。
看到這兩座城池以及浮橋,呂琦瞬間便明白了李晟基的用心——他這是要永久地佔領勝州故地啊。
歐陽浩帶著一百騎、呂琦及隨從、張文禮的七百退伍光棍越過浮橋,沿著已經修葺完畢的驛道,半天便抵達了藏才部駐地。
張文禮及七百光棍就留在富昌縣城舊址建設驛站,歐陽浩與呂琦卻要繼續向前走,臨行前他對張文禮說:“接下來就看你等的,你等七百曠夫正好與藏才部的七百寡婦登對,不過我可醜化說在前頭,不許用強,否則軍法處置!你等修建驛站之餘,不妨多多協助彼等寡婦孩童擔水、放牧、砍柴等,彼等願意接納你等,回頭我讓刑司給你等辦理新的身份文簿”
張文禮嘿嘿一笑:“歐陽大人,您就瞧好吧,節帥的換種大計我等一定按時完成”
歐陽浩也是嘿嘿一笑,又囑咐了幾句,便帶著呂琦走了,一邊的呂琦卻是目瞪口呆————李晟基真是詭計多端啊,有了這七百退伍軍卒加入藏才部,這個吐蕃小部今後還是藏才部嗎?我看很快成為漢部還差不多。
不過這也是這個世上草原部族女人的宿命,自己的丈夫死了還要嫁給他的兄弟,如果前夫有成年的不是該名寡婦親生的兒子,還可能嫁給他的兒子呢,這七百老軍怎麼說也比親兄弟、兒子強。
等歐陽浩等人走了,張文禮很快就看上了一個叫藏才央宗的女人,這女人今年二十八歲了,不過已經有了一兒一女,年紀都不大,都是五六歲的模樣,央宗雖然略黑一些,不過卻十分俏麗。
央宗家裡還養著三十隻羊、五匹青驄馬、兩匹駱駝,以前他男人在的時候還勉強支應得過來,不過她男人死後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山坡上那群漢人的來歷她也有些明白,王承美給她們吹過風,此時的王承美還是一個不到十五歲的少年,還不是多年後統領藏才部的梟雄,自然無法理解李晟基的
《漠唐國際酒店》 第一百二十九章 宿命(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