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連鎖反應 (第1/2頁)
龍吟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晟基聽了心裡十分高興,府麟二州在後唐是真正的“邊地”,前有契丹,後有党項,能在夾縫裡求得一條生路就不錯,但二人竟然還能拉起如此多的兵馬,而境內卻並沒有民怨沸騰一說,可見二人的才幹。
特別是折從遠,本身是党項人出身,卻對中原王朝忠心耿耿,府州折家在後世契丹、党項極盛之時也能為大宋保持著這塊飛地,其戰力之強悍可見一斑。
第二天,由楊信的三千麟州軍在前面探路,折從遠的五千兵馬繼之,李晟基帶著高彥平的飛龍旅、赫連震兩千、新近被命名的興夏都、橫刀都殿後,沿著邊牆向南挺進。
與此同時,李承基帶著姚猛五千黑雲旅、契必信忠勇旅、三都步軍、四千弩軍、一千輛偏廂車從宥州新城南下,繞過大非苦沙,兩日後便抵達宥州境內的白池縣。
白池,是上次宥州之戰後在呂琦的主持下保國軍與定難軍的西部邊界,又是定難軍的最主要的食鹽產地,李彝殷原本在此佈置了五千部族騎兵守禦。
兩路大軍的動作自然沒有瞞過李彝殷,自從耶律劉哥派人來與他聯絡後,他立即便同意了,不過他沒想一口氣吞下大草原,只是想收回宥州,原本也安排了兩路,一路沿邊牆北上,以輕騎為主,主要目的是擾亂保國軍的後方,使得保國軍主力不敢輕易南下,自己的主力自然是圍攻宥州了。
沒想到李晟基居然先動手了!還是兩路同時行動,這下他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敵人這明擺著是想拿下夏州啊。
他現在手裡有兩萬騎兵、一萬步軍,如果再在拓跋、房當、細封、費聽、野利五部充分動員的話,再增加上萬騎也不成問題。
三萬騎兵,按說在夏宥一帶已經是無敵的存在了,不過李晟基以往赫赫的野戰威名還是讓他躊躇了,這廝哪次不是以少擊多最後還是取得了勝利?
再說了,自己這三萬騎兵他自己心裡也有數,真正戰力不俗的也就是一萬人,否則以前李嗣源時期藥彥稠五萬大軍圍困夏州時,當時自己騎兵的數量與現在相比只多不少,也只能四處抄掠,不敢正面對敵,最後還是倚仗統萬城的城高牆厚才逼退了藥彥稠。
不過現在的敵軍可不止是李晟基一路,朔方、彰武的軍隊也逼近了宥州、綏州的邊境。
李彝殷在銀州、綏州也佈置了少量騎兵和州軍,不過他党項人的基本盤還是在夏州、宥州,而以漢人為主的銀、綏二州除了作為他的稅賦和步軍來源地外,並沒有盡心地經營,二地的工匠大部分也被他遷到了夏州。
所以,銀、綏二州的的安危他並沒有放在心上,作為遊牧部族,只要草場廣佈的宥州、夏州在,他党項人的實力就在,夏州保住了,再奪取銀州、綏州,甚至延州、靈州也不在話下。
最後他下定了決心,將兵力收縮到夏州,集中精力在夏州與李晟基決一死戰,現在守城的人馬多,攻城的人馬少,自己或守或攻,大可伺機而動。
最後他又將一萬部族騎兵全部調到夏州、銀州之間的橫山山口,那裡以前有前唐的大型軍砦,離統萬城才七十里路,容納一萬大軍綽綽有餘,有此一萬騎兵,既可與統萬城互為犄角(兩地之間騎兵半日可到),又能威懾覬覦銀州的後唐軍。
三日後,李晟基帶著右路大軍抵達統萬城北邊的烏水,並在烏水北岸立下大寨,第四日,李承基也到了,在無定河南岸紮下大營。
烏水是無定河的支流,統萬城正處於兩河之間的夾角地帶。
敵軍到了,李彝殷既沒有整軍備武,也沒有出城騷擾,而是坐視李晟基的兩路大軍將大寨立起來。
他在等,等契丹人的訊息。
李晟基提前行動,也打了耶律劉哥一個措手不及,當佑國軍南下時,他正帶著兩萬騎兵北出大草原再折向西邊,越過陰山山口後,便準備在山口附近突襲靜邊軍,從那裡直指大同。
不過既然李晟基的主力全部在夏州附近,倒省了他不少氣力,他隨即改變了策略,抽調蕭撻野、乙室斤一萬人跟著他踏過凍得結實的黃河南下夏州。
而李晟基這邊在紮下大營後,又將兩邊的兵力做了調整。
將李繼基的四千弩兵、一千輛偏廂車抽調了一半到北大營。
這樣一來,北大營有步軍四千五百(府州軍三千、麟州軍一千五百)、馬軍八千五百(高彥平飛龍旅三千人、赫連震興夏都兩千、折從遠府州騎兵兩千、楊信麟州騎兵一千五百)、弩兵兩千,共計一萬五千人。
南大營有步軍三千九百(
《漠唐國際酒店》 第一百三十八章 連鎖反應(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