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機 (第1/2頁)
龍吟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夏州的冬天異常寒冷。
契丹、党項等部族在苦寒地方呆慣了,對這種寒冷絲毫不以為意,不過對於漢人來說,這種寒冷就有些抵擋不住了。
與契丹人一樣,李晟基大營裡也都是帳篷,帳篷的制式與契丹人大體相同,不過仔細看時,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佑國軍、保國軍帳篷的頂部都突出來一根鐵皮管,鐵皮管徑直向上伸出約一尺高,然後又橫向伸出半尺,形成了一個“『”字形。
帳篷裡面的中央,則是一個鐵皮爐子,爐子外側是一圈鐵皮,內側是一圈用耐火泥、水泥混合抹成的灶壁,中間是空的。
爐子附近一大堆黑乎乎圓柱狀的東西。
蜂窩煤、煤爐,正是李晟基在雲州利用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開發出來的“劃時代”的產品。
蜂窩煤的製作其實很簡單,在後世,李晟基以前在農村老家就自己動手做過,用無煙煤、秸稈粉、泥土、石灰,以及少量的木炭粉、黑火藥(點火層),再加上鐵製的模具,就可方便地製出後唐版的蜂窩煤了。
與後世相比,其點火性、易燃性、無煙性、無味性自然相差較多,不過在當世也算一件了不得的東西了。
其實裡面最關鍵的東西則是那根用鐵皮捲成的煙囪,高溫的煙塵透過煙囪時加熱了鐵皮,形成了一個大號的“暖氣管”,使得帳篷裡面的溫度比外面高出許多。
與佑國軍相比,契丹人就只能用木材、乾燥的牛羊馬匹糞便取暖了,這也是少數人才能享受的,大多數士卒只能幹挨著。
天氣再冷,也比漠北好一些,契丹人的例常巡邏並沒有鬆懈。
今天恰好輪到奚部的騎兵巡邏,異乎尋常的是,今天奚部騎兵似乎特別賣力,最遠竟然巡邏到了李承基南大營附近。
契丹、韃靼部族的騎兵習慣在羊皮帽子上插一根羽毛,而奚部計程車卒卻很少這樣,所以奚部的騎兵一出來,李承基大營周圍巡邏的騎兵就認出來了。
離自己大營這麼近,是可忍孰不可忍,當天巡邏的契必信的忠勇旅立即出動驅趕,一番“混戰”之後,奚部騎兵“落荒而逃”。
沒有人注意到,奚部騎兵逃回來時竟多出了幾個人。
無定河西南十多里處,乙室斤大營。
楊世榮的帳篷在大營的最西面,他的五千部族騎兵緊緊圍繞著他的帳篷。
與佑國軍帳篷的溫暖、乾淨相比,楊世榮的大帳就糟糕多了。
大帳裡燒得是馬糞,雖然也有簡單的排煙措施,但與佑國軍那樣利用管道來排煙的效果比起來就差遠了。
濃煙、臭味,就是這個時代草原部族冬天帳篷裡的特色。
馬糞火堆周圍,盤腿坐著三個人。
一個是典型草原胡人打扮,約莫四十多歲,臉色蠟黃,高瘦,與契丹人不同的是,此人頜下留了一把長鬚,長鬚黃白夾雜,配上那張黃臉,令人望而生畏。
楊世榮,媯州奚部的首領。
一個面目與楊世榮有幾分相似,二十多歲,不過比楊世榮健壯得多,鬚髮也是黑色的。
楊繼榮,楊世榮的大兒子,現在這支五千人的奚部騎兵的實際首領。
另一個也是一副草原胡人的打扮,不過服飾整潔,一看就是剛換上去的。
李繼基!
有了安重榮、劉景巖兩路大軍的加入,現在圍殲乙室斤部的時機已經成熟,李繼基今天是來跟楊世榮談條件的。
“楊大人,乙室斤現在三路被圍,覆滅就在頃刻,請儘快下定決心”,李繼基看了一眼正正襟危坐的楊世榮一眼,暗忖這傢伙也不簡單,一直到安重榮、劉景巖兩路大軍圍上來時才派人與己方聯絡。
“能否告知此戰之後貴部的打算”,楊世榮倏地睜開了那雙渾黃的三角眼。
李繼基卻不作答,“不知貴部有何打算?”
“助我拿下媯州,向朝廷上表推薦我為媯州刺史”,楊世榮說道。
“不可能,媯州乃契丹國西京所在,一旦失去,耶律德光必定大舉興兵報復,就算你如願當上了媯州刺史也守不住”,李繼基斬釘截鐵。
對契丹國採取守勢是李晟基既定的戰略,現在無論是奪了媯州還是河套,耶律德光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沒準屆時會和耶律突欲和解一起來對付他,那樣就太糟糕了。
“那就專門劃出一縣歸我部遊牧、耕種”,楊世榮剛才也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也不行,不
《漠唐國際酒店》 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