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5章 仙稻 (第1/2頁)

代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旺財忠實地執行著驅鳥任務,蘇曉亦不曾忍心將這隻孤狼單獨留下,故特意將咩咩羊送往陪伴,狼羊相依,倒也增添了幾分生趣。

蘇曉時常前往巡查,一則顧慮天氣炎熱,怕兩隻寵物熱壞;二則監督驅鳥成效,一粒稻穀的損失皆為巨大。

待至夕陽西垂時分,蘇曉隨手拈取一把稻穀,能清晰感知其已變得乾燥許多。因其需留存作種,故愈幹愈佳。

部落內的儲糧設施亟待修建,陶製大缸庫存不足,須得令陶工與瓷匠加班加點趕製一批。此事本應在收割稻穀之前便已完成,無奈初次操持此類事務,蘇曉實乏經驗,只能邊摸索邊補救。

隨著狩獵隊伍的孩子們歸返部落,個個興高采烈,原來多數人是頭一次外出。儘管以往也曾隨族人狩獵,但大多僅限於接近成年者參與。問及戰果,得知四位習練弓術的孩子合作獵獲了三隻野兔,這戰績竟直追成年狩獵隊。

每次帶領孩童外出皆有所獲,莫非此乃新入門者的天賜福澤?人們歡欣之餘,愈發喜愛這種狩獵探險。

昔日,每逢慶功之時,蘇曉都會親自動手烹飪美食以示獎賞;如今有了稀有的靈果糖,便成了最佳獎品。無論老少皆貪戀甜蜜滋味,只是製作靈果糖的成本高昂,產量有限,通常只有孩子們才能品嚐得到。

轉眼已是三日後。

稻穀已然徹底晾乾,今日便需將其妥善收藏,待明春播種,如此眾多種子,部落的糧食困境將在來年得以緩解。

為此批稻穀,蘇曉特備了五口寬逾一米、深逾半米的大陶缸。然而,受限於土窯規模,這已是所能製作的最大尺寸陶器了……

在這片靈田之中,近幾日催生出了三株成熟的靈稻,其餘皆是從部落秘藏中取出的珍稀稻穀儲備。每一口碩大的陶罐都被用心佈設,內壁貼滿晾曬至極的稻草,上覆草木灰以辟邪避溼,其上再輔以堅韌竹篾,安放之處更是選取了山洞內的制高點。此洞本就溼氣稀薄,並且常燃篝火驅溼,若再受潮,則確無解矣。

僅這幾口陶罐中的靈稻,蘇曉與公輸二人便耗費了一整天方得以妥善安置。鑑於陶罐不便搬運,他們便需將稻穀鏟入潔淨的藤箕中,小心翼翼地端進山洞,再傾倒進陶罐之內。雖陶罐體態不小,然而內含諸多輔材,最終僅能容納約百十斤靈稻。而所有稻穀共裝填了四罐半之多,蘇曉估算總量應有六百斤上下,而這僅僅源自三畝左右的靈田,如此產量已遠超他之前的預期。這仍是未經選種培育的原始靈稻,種植之時並未精選良種,而是無論大小一併播撒。如日後加以精細化挑選,產量提升自是不在話下。

即便相較於後世那些動輒千斤的驚人產量尚存差距,但回溯歷史,最高產期的稻米產量也不過區區三四百斤,如今的情形竟已接近那個巔峰時期的半數之多。

蘇曉特意預留了十幾斤稻穀未納入陶罐,他亦想品嚐這原始靈稻所蘊含的獨特風味。當前部族憑藉漁獵所得已足以維繫日常生活,甚至略有盈餘。倘若這稻米口感不佳,蘇曉也無法強推部落成員們採納。畢竟種植靈稻比起外出狩獵而言,安全性無疑更高。狩獵生涯往往是三天小傷,五天大傷,非生死攸關,鮮有人願踏入荒野尋覓獵物。

欲食靈米,還需歷經一道至關重要的工序——破殼舂米。便是要去除稻穀外層堅硬的外殼。蘇曉曾目睹過古時的舂米器具,通常由石臼與石碓組成。石臼可用部落洞口的巨大石塊替代,而先前用於砸煉鹽石的石洞亦勉強適用。至於石碓,只需尋一塊鵝卵石便可暫時代替。然一時之間尚未打造舂碓,蓋因其製作難度頗高,僅石臼一項,少則數日才能琢磨而出。

舂米之術在科技高度發達的後世早已難覓蹤影,蘇曉只能憑藉記憶與想象嘗試操作。北一再度擔當起助手的角色,蘇曉則以稻草編織成一把小帚,負責添米與收米的工作。石洞中鑿出的凹槽孔徑狹小,每次僅能置放半斤稻穀。北一開始時力度掌控欠佳,導致許多米粒破損,而蘇曉在一旁翻動調整時也顯得手忙腳亂,不少稻殼未能盡數收集,所幸散落周邊的稻殼尚可事後清掃回收,稍後再行處理。

在修煉界中,提煉靈米之術並非易事,即使是擁有千年道行的蘇曉與北一,也耗費了十個呼吸的時間才堪堪完成半斤靈米的研磨。這不僅因為所用的工具並非法寶,更多的是兩人對此術法的生疏。

隨後,隨著他們逐漸熟悉手法,四五個呼吸便可研磨出半斤靈米。經過兩個時辰的努力,所有的靈米終於研磨完畢,儘管這些米粒不大且短小,但其色澤潔白如玉,透出一股奇異的靈氣。

《穿越遠古修真界》 第95章 仙稻(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