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中,還收集了父親寫的一篇關於烏江戰役中的文章,記述了紅11團搶佔龍安河對岸高地,保障烏江渡口的故事。這是“背水一戰”,用兵之大忌。他親率7連搶渡過河,他們只有一條船,一點一點地把部隊渡過去。剛一上岸,對面敵一個營就反撲下來了,他寫道:“同志們!我們背後是河,不能退!退就等於死!”(注:張愛萍《手榴彈打坍了一營敵人》,選自1954年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
我請父親回顧這個戰例,他說:“政治委員是幹什麼的?就是出現在戰場上最危險的地方的!”湘江戰役,紅4師首先過江,在界首以南的光華鋪、楓山鋪阻擊桂軍第7軍的進攻,保障渡口,掩護中央縱隊和紅9、紅5軍團渡河。父親說:“我那時已經調到師裡。敵人從四面八方地壓上來。中央縱隊是大搬家,傷員輜重多。徐老(指徐特立同志)、蔡大姐(指蔡暢同志)他們過河慢,我一急就喊,我的老祖宗吆,快一點啊!彭老總來了,他手一指,把師指揮所給我開設到最前面去。這件事給我印象很深。人家講彭老總罵人,我說他不是罵人,是嚴格要求,戰爭嘛!他要求別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他的指揮所就一直在最前線。”
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征走過的最艱難的路段,寒冷和飢餓導致大量的非戰鬥減員。追殺了一路的蔣介石這時竟然都圍而不攻了,他坐等著他的對手一步步走向死亡。父親回憶說,為了順利地透過草地,部隊開始籌集糧食,莊稼地裡有些沒有長熟的青稞,搓下來烘乾了可以當糧食。他們團是斷後,前面的部隊過後,地裡的青稞已所剩無幾。父親帶著部隊從早到晚的在地裡搜尋著,要求是每個人準備好自己的那一份。他們當然知道,面對眼前這片一望無際的草澤泥潭,這點點青稞意味著什麼。白天搜尋,晚上烘烤,在荒蕪的草澤中,夜幕下篝火點點。通訊員因為終日忙著送信,沒有時間準備乾糧,父親就把自己準備的那份給了他,自己再去尋找。可到哪裡去找呢?地裡的青稞像過篩子似的濾了好幾遍,天都黑了,他一個人還在那裡默默地搜尋。彭老總不知怎麼知道了,很感慨地對部隊說:“都看看吧,你們的政治委員在幹什麼!”父親說,彭老總從來沒有當面表揚過他,這話是彭雪楓告訴他的。
我後來參軍當了班長,父親寫信說,一個班長要做什麼?……要照料好戰士的雙腳,行軍前看看他們的鞋襪合不合適,宿營下來要檢查有沒有腳打泡的,燒好熱水讓全班戰士都燙了腳後,自己才能休息。記得我給你講過“吮卒病疽”的故事嗎?照顧好自己計程車兵,比通曉戰術更重要。
這是火與血的洗禮。一個合格的指揮員就應該是,戰場上身先士卒,勇敢不怕死;戰場下關心部屬,吃苦在前;同志之間,秉公直言,不徇私情。在長征路上,這個共青團來的小布林喬亞式的紅軍指揮員,終於被彭德懷認可了。
從這以後,一直到全國解放,十幾年時光轉瞬間過去,我父親就再也沒有在彭老總直接領導下工作過了。但這段歷史,卻成了他們人生中不可磨滅的記憶。聽父親說,他和彭老總並沒有過更密切的接觸,他們之間只是談工作,關於更深層次的話題,從來都沒有涉及過。他們的相識相知、相互信賴,都溶化並生成於這艱苦的歲月之中,怕是隻有從戰場上下來的人,才能夠讀懂它吧。
彭老總在朝鮮抗擊了世界頭號強敵美國,為新生的共和國立下了頭功,回國後由他主持軍隊工作,威望如日中天。
彭老總對這支軍隊自有他的考慮,他的目標是:讓這支軍隊脫胎換骨。
什麼叫“國防軍”?就是用現代國家的武裝力量體制來替代軍隊長期實行的戰時軍事共產主義體制;按和平年代工業化國家的要求,改造這支以翻身農民為主體的軍隊。
他推行義務兵役制,替代志願兵役制;薪金制替代供給制;頒佈軍官服役條例,實行軍銜制。用現在時髦的語言,就是和國際接軌。這是一套全新的治軍理念,彭老總並非一介武夫,而是一個卓具戰略眼光和政治理念的治國安邦的偉人。
他提出,要用上5到10年時間,達到武器裝備現代化,編制體制合理化,軍事制度和軍事訓練正規化。
什麼是建設現代化軍隊的保證呢?他說,就是建立起自己的軍事工業。
什麼是正規化?就是做到“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統一的訓練”,以及與此相適應的高度的“組織性、計劃性、準確性和紀律性”。
這樣講,是不是太抽象了,
《兩代軍人對話現代戰爭》 第3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