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天啟元年(下) (第1/2頁)
柯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少爺,這天色也不早了,我等是不是該回宮了...\"
小半個時辰過後,望著眼前依舊洶湧如潮的人群,老太監王安猶豫半晌,終是硬著頭皮,小心翼翼的朝著身旁的朱由校低喃道,打斷了安靜祥和的閒暇時光。
雖說在出宮之前,東廠及錦衣衛已然提前在路途兩側做好了妥善的安排,身後還有\"四衛營\"主將黃得功領著十餘名親兵亦步亦趨的保護,但這人山人海的長安大街終究不比大內,難免存在些許隱患吶。
\"且先不急..\"聞言,朱由校臉上的笑容不減,抬頭瞧了瞧頭頂的日頭之後便是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
自\"穿越\"以來,他難得有如此閒暇的時光,自是不願儘早回宮,百無聊賴的翻閱著百官千篇一律的奏本。
他更願意待在這行人如織的長安大街,感受令人心神祥和的\"煙火氣\"。
見勸說無果,老太監不由得無奈的搖了搖頭,不由自主的朝著後方亦步亦趨的壯漢瞧去,待得到壯漢肯定的眼神之後,方才緩解了些許緊張。
\"朕聽說,最近這段時日,京師的茶樓酒肆可是熱鬧的很,且去瞧瞧..\"不多時的功夫,被諸多錦衣衛緹騎隱隱約約簇擁在人群中間的朱由校便是發起了\"新大陸\",清澈的眸子中也是射出了一道精光。
這紫禁城作為大明權利中樞所在,一向號稱\"沒有不透風的牆\",兼之從太祖朱元璋開始,便沒有\"因言獲罪\"的先例,故而大明的風氣很是自由,些許公開的朝局政務也能被民間百姓擺在明面上討論。
聞言,王安心中雖是發苦,但臉上卻不見絲毫異樣,規規矩矩的跟在朱由校身後,朝著其所指的茶樓而去。
與此同時,街道兩旁的坊市中也是走出了十餘名身材魁梧的壯漢,搶先一步進入了茶樓之中。
待到朱由校及身旁的王安大步邁入茶樓之後,馬上便有機靈的\"茶博士\"笑容滿面的迎了上來,態度很是殷切。
畢竟二人的年齡相差較大,且王安始終落後朱由校半個身位,不敢有半點逾越,一瞧便是忠心耿耿的老管家簇擁著家中\"初出茅廬\"的小少爺。
此等\"破綻\",對於察言觀色的\"茶博士\"而言,實在是太明顯不過。
隨手打賞了身旁茶博士些許散碎銀兩之後,老太監王安便是簇擁著朱由校徑自朝著二樓而去。
這一樓大廳牛鬼神蛇混雜,著實有些混亂,萬一有些不知好歹的\"青皮\"說些齷齪話髒了天子的耳朵,可就不美了。
行至二樓,並緩緩落座之後,只見得一名瞧上去四十餘歲的說書先生正唾沫橫飛的慷慨激昂,不時引得周圍茶客的喝彩搭茬,氣氛很是熱鬧。
\"諸位賓客怕是有所不知,如今聖天子在上,我大明中興有望,但在數千裡之外的陝西,卻有宗室被活生生的凍死..\"
\"聽說還是一對父子吶,實在是可憐的很..\"提及此事,說書先生激昂的聲音中也微微出現了些許動容,滿臉感慨。
\"這種事自古有之,大過年的,你這老頭便不要說這些喪氣話了..\"片刻過後,二樓另一處雅間便有人略帶不滿的呼喝道。
若是放在前些年,眾人或許還會藉著此事暗暗諷刺幽居深宮不出,對宗室刻薄寡恩的萬曆皇帝。
但最近幾個月新天子的所作所為,京師的百姓們可是切切實實瞧在眼中,自是沒有人閒來無趣的\"落井下石\"。
\"是是是,這位貴人說的是..\"見周遭食客對於宗室被餓死的\"趣聞\"不感興趣,這名經驗豐富的說書先生便是迅速調整好了情緒,轉而重新換了一個話題。
\"要說咱們大明這些宗室著實命運多舛,有人因飢寒交迫,凍死在城牆腳下無人問津;有人富可敵國,日進斗金,日復一日的過著神仙日子..\"
依著過往的經驗來看,市井間的百姓們對於貪贓枉法的宗室藩王最是\"義憤填膺\",但對其事蹟也最是感興趣,乃是經久不衰的談資。
\"你這老頭當真敢胡言亂語,我大明天子富有四海,哪個藩王敢號稱富可敵國,比咱們天子還要富裕?\"很快,便有食客對說書先生的言論表示了反對,但其聲音中卻並無太多質疑,反倒是隱隱約約充斥著些許迫切。
\"嘿,這位看官怕是有所不知了吧,咱們河南洛陽的福王爺可是萬曆皇帝最為寵愛的兒子。\"
\"光是當年就藩的時候,萬曆皇帝便為
《明朝當木匠的皇帝是誰》 第126章 天啟元年(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