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0章 有備無患 (第1/2頁)

柯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月二十三,易出行。

京師的年關氣氛已然逐漸淡去,各個有司署衙均是恢復了應有的秩序,有關於天子\"秉公執法\",將洛陽福王朱常洵廢為庶人的趣聞也逐漸從京師百姓茶餘飯後的閒談中消失。

大明這艘巨輪經過短暫的休整,重新開始了航行。

天色尚未大亮,恢弘的玄武城門便被五城兵馬司差役緩緩推開,大明天子朱由校再一次\"喬裝打扮\",領著數十名錦衣衛緹騎,在周遭士卒敬畏的眼神中,揚長而去。

隨著氣候漸暖,對於遼鎮局勢稍有了解之人,都逐漸嗅到了空氣中\"一觸即發\"的緊張味道。

而廣寧巡撫薛國用及遼東經略熊廷弼幾乎日日都有新的奏本經由通政司被呈遞進宮,前者彙報大軍物資準備情況;後者則是敘述女真國內兵馬調動頻繁,渾河以東煙塵漫天。

如此明顯的\"徵兆\"瞬間便引起了朝中袞袞諸公們的重視,兵部尚書王在晉及戶部尚書李汝華皆是如臨大敵,不斷於署衙召開會議,預演各種情況,以備不時之需。

但因戶部尚書李汝華終究上了年紀,且精力有限的緣故,在其被迫\"缺席\"的情況下,作為戶部左侍郎的畢自嚴則是\"挺身而出\",負責主持戶部政務。

明眼人都知曉,待戶部尚書李汝華功成身退之後,這名由天子親自擢升的戶部侍郎,便是下一任戶部尚書的人選。

興許是知曉\"大勢所趨\",朝中東林雖然不滿天子信重武人,終日於城外軍營廝混,但卻也不敢\"消極怠工\",只能眼睜睜望著天子于軍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卻又無能為力。

...

\"大明萬勝!\"

\"向前!\"

西山腳下旌旗獵獵的校場中,地動山搖的喊殺聲震天動地,引得遠處山林間鳥獸哀鳴,聲勢非凡。

早已修繕完畢的觀武臺上,大明天子朱由校一身甲冑,滿臉欣慰的望向朝中士氣高昂的將士們,其身後還有諸多武將作陪。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在朱由校將貪贓枉法的勳貴以及中飽私囊的將校盡數於京營剔除之後,曾經名存實亡的\"中央軍\"迅速煥發了新的生機。

尤其是在\"足額足餉\"的誘惑下,在諸多\"佔役\"被驅散後,一度呈現\"人丁凋零\"的京營迅速於北直隸諸多府縣招募了足夠多的青壯,並且投入訓練之中。

如今駐紮在西山腳下的京營士卒雖然依舊不足兵冊編制上的五成,滿打滿算也不過二十餘萬人,但無論是士卒的精神樣貌亦或者戰鬥力均不可同日而語。

至少除了眉眼間些許未曾褪去的青澀之外,誰也瞧不出眼前這群披甲執刃計程車卒們,在幾個月前還是背朝黃土的莊稼漢。

依著滿桂,黃得功等武將的說法,眼前校場中計程車卒們雖不敢說與遼鎮精銳相比,但比之駐紮在全國各地,疏於操練的衛所官兵卻是強上不少。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尚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戰場經驗仍有些匱乏。

\"秦總督練兵有方,朕深感欣慰。\"待到校場中的演武結束後,嘴角始終噙著一抹淡笑的朱由校便是輕輕頷首,朝著氣喘吁吁,疾步朝著自己走來的京營總督秦良玉讚賞道。

同時,朱由校還不忘多瞧了幾眼亦步亦趨跟在秦良玉身後的馬祥麟,眼中光彩更甚。

作為秦良玉和其丈夫馬千乘的長子,馬祥麟自幼便開始習武,並且分別繼承了父母的勇武及謀略。

因為馬祥麟慣使一杆亮銀色長槍,昔日在四川的時候,便有了\"小馬超\"的綽號。

\"陛下謬讚,微臣本分。\"

面對朱由校的讚賞,京營總督秦良玉不卑不亢,堅毅的眼神下,並無太多感情波動。

不遠處校場中計程車卒們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脫胎換骨\",除了她兢兢業業,將全部精力付諸於京營的原因外,還與朱由校的鼎力支援脫不開關係。

試問在如今貪腐成風的大明,有哪支軍隊在保證麾下士卒披甲執刃的同時,還能夠做到\"足額足餉\"?

望著眼前恪守臣子本分的秦良玉,朱由校心中滿意更甚,稍作沉吟之後,便是揚聲道:\"周將軍已然隨袁卿趕赴登萊整飭行伍,五軍營群龍無首..\"

\"日後,五軍營武臣的差事便由瑞徵擔著吧..\"

聞言,京營總督秦良玉便是一愣,隨即下意識的便打算出聲,

《明朝當木匠的皇帝是誰》 第150章 有備無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