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楊家後人 (第1/3頁)
吳仲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家最輝煌的時候還是要數楊老令公楊繼業那一代,後世流傳的楊家將就是以楊繼業以及其子女為原型而創作。當然文學創作難免就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在裡面。比如楊宗保,那就是個虛構的人物。至於楊文廣,後世的說法有兩種,一說楊文廣是楊延昭,即楊六郎之子,就是說楊宗保是以楊文廣為原型虛構出來的人物。也有說楊文廣是楊宗保之子,楊六郎之孫。
而張寶聽到的有關楊文廣的情報,則是楊文廣是楊延昭之子,膝下育有四子,其中楊懷玉最為有名。不過此時住在汴梁的楊家後人,也就是楊家的正房,卻是長子楊懷仁這一支。
民諺有云,富貴無三代,清官不到頭。楊家傳到如今已經到了第九代,沒落已成現實。一個將門,如果沒有戰功,拿什麼光宗耀祖。此時的楊家還有一個楊溫充當楊家的門面,但這已經用完了楊家最後一點人際資源,這也是為何水滸傳裡楊志明明是楊家嫡派子孫卻必須要四處奔波打點上下跑官的原因。
楊家沒落了,但終歸曾經輝煌過,而張寶這回來楊家的理由卻有點說不出口。汴梁城最近出現了一個採花賊,專門半夜勾搭深閨小姐,良家少『婦』。當然這不是重點,採花賊嘛,不幹點偷香竊玉的事情那就是不務正業了。但這回的採花賊有點與眾不同,是個女的,而且被她採的也是女的……這就有點意思了。
想要破案那就必須要尋找犯人所留下的蛛絲馬跡,從受害者那裡瞭解犯人的情報是必不可少的。但此案有些特殊,受害者家不願張揚,而受害者也對此事羞於啟齒。張寶無奈,只好獨自一人前來問案。沒辦法,老百姓總是好聽八卦新聞,採花賊一案如今在汴梁城內雖然已經傳的沸沸揚揚,但具體誰家是受害者卻還不清楚,帶著夏虎一同來,那無疑是在證實先前某些好事者的猜測。
張寶一人前來,即便有人問起,也可以解釋為張寶是前來結交楊家,而不是來問案,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受害人的隱私。
楊家知道張寶的來意,不過對於張寶的好意他們卻不怎麼領情,至於張寶提出的想要見一見受害人的要求,楊家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沒達到目的的張寶只得離開楊家,心裡不住腹誹,“尼瑪,當老子是神仙吶?能掐會算?不問清楚案發經過就能把採花賊給抓著?”
心裡正不爽的張寶也急著離開楊家,正好此時是飯口,張寶便在附近找了一家飯鋪要了碗麵,打算對付一頓,等下午再去拜訪一下潘家,試試運氣。可沒想到麵條剛吃到一半,就見一對父子模樣的人跟楊家的門房起了爭執。
看熱鬧是人的習慣,張寶此時也沒事,有熱鬧可看那就看唄。而跟張寶一個心態的人還有不少,都是邊吃邊看,就當看戲了。
那對父子看穿著打扮應該是來自外地,而從他們想要進楊家的舉動來看,應該是來投親。只不過楊家的門房卻不讓對方進門,哪怕是那對父子苦苦哀求,依舊不肯幫忙進去通稟一聲。到最後那對父子無奈,只得離開。
“爹,孩兒餓了。”路過飯鋪的時候,小孩『摸』著肚子對其父說道。其父聞言面『露』難『色』,“羊角兒,忍一忍,等出了城爹再去給你找吃的好嗎?”
“嗯。”小孩倒是懂事,沒有哭鬧,但還是忍不住往正在吃飯的人那裡使勁看了兩眼。
張寶見狀有些不忍,跟一旁的店夥計耳語兩句,店夥計本來也有些同情這對囊中羞澀的父子,只是他不是掌櫃,不能做主請客,但現在有了張寶這個“冤大頭”,他當然樂意幫忙。當即熱情的攔住了那對準備出城的父子,將二人請到了張寶那一桌,隨後去後廚端面。
“多謝這位公子。”有人請客吃飯,這對走投無路的父子來說可說是天大的好事,父子坐定以後,當父親的開口向張寶道謝道。
“老伯不必客氣,你們是楊傢什麼人?”張寶笑了笑,問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
“唉~老漢姓楊,也算是楊家後人吧。只是如今……唉~”楊老漢語氣充滿了惆悵和無奈,這更是勾起了張寶的好奇心。
“不知老伯怎麼稱呼?”張寶又問道。
“老漢姓楊名畋,父名楊廣榮,祖父楊懷玉,曾祖楊文廣。羊角兒,慢點吃。”楊畋回答完張寶的問題又提醒正狼吞虎嚥的兒子道。
“楊懷玉……哦,那方才楊家不許你們父子進門又是為何?”張寶納悶的問道。楊文廣有四個兒子,楊懷仁、楊懷興、楊懷恩、楊懷玉,按理說楊畋也算是楊家的親戚,怎麼會連大門都不讓進?
“唉~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
《大宋權臣韓墨》 第四十六章 楊家後人(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