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九十九章 朝堂論事 (第1/2頁)

路邊呆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袁家四世三公,可以說東漢的一百多年中,各代的重臣裡面都能尋到袁家的影子。袁隗深知當今靈帝心仁,若讓靈帝想起袁氏一族,必不忍降罪。

果然,漢靈帝按著額頭,皺著眉,揮揮手說道:“朕並未怪罪於你,起來吧!”

袁隗似乎還要把戲份演足,嚎啕大哭道:“陛下仁慈,老臣銘感府內啊!”

袁隗身後的兩個大臣,忙上去扶起袁隗,袁隗顫顫巍巍地走回文臣一列,老淚縱橫的樣子的確讓人心中不忍。

文臣另一側便是武臣之列,站在列首的正是當朝大將軍何進,何進瞄著袁隗的樣子,嘴角揚起一絲冷笑,心中暗罵:“老不死的,裝的還真像!”

直到袁隗停止了抽泣聲,漢靈帝才抬頭說道:“如今西北戰事在急,眾愛卿可有良策?”

何進出列躬身說道:“啟稟陛下,臣曾舉管彥為帥,如今依舊舉薦管彥。此次耿鄙戰敗,若非管彥設伏二龍谷,恐怕我軍死傷更為慘重。可見管彥之才足可為帥!”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何進身後站出一大片親信,附和著何進。

再看袁隗那邊,已無一人再出生反對。也難怪,上次袁隗堅決反對管彥為帥,舉薦耿鄙。結果耿鄙卻被生擒,而管彥卻搬回了一成,如果現在再次出列反對,恐怕真的是活的不耐煩了。

眼看塵埃已定,文官之首忽然站出一人,那人鬚髮皆白,面頰消瘦,混濁的眼裡卻發出陣陣精光。只見那人躬身說道:“皇上,老臣有一言。”

靈帝抬頭一看,臉『色』一喜:“蔡師有何高見?”

一聽靈帝口稱“蔡師”,那老者雙眼不禁泛起了一層霧霾。

此人正是當朝議郎,蔡邕!

蔡邕六世祖勳,好黃、老之道,平帝時為郿令。漢靈帝建寧三年,出補河平長,入召,拜郎中,校書東觀,而遷議郎。

熹平四年,蔡邕奏求正定《六經》。靈帝許之,蔡邕自書丹於碑,命大匠鐫刻立於太學門外,自石碑立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逾千輛!自此後,蔡邕之名揚於九州,漢靈帝亦以師待之。

但是十常侍干政,再加上蔡邕耿直,常惹得靈帝不悅,所以漢靈帝與蔡邕的距離漸漸疏遠了起來。

時隔數年,靈帝再次開口稱“蔡師”,蔡邕如何不激動?

蔡邕平復了下激動的心情,深吸一口氣,躬身拜道:“啟稟皇上,老臣也認為當以管彥為帥!”

何進聞言,這才鬆了一口氣。

“然老臣認為,此舉亦有不妥之處!”蔡邕又提高了聲調說道。

何進剛平靜下來的心又緊張起來,忙豎起耳朵仔細地聽著。

“管彥雖有將才,但畢竟年輕氣盛,恐出差錯。老臣以為,皇上當另出一軍,一則兵分二路夾擊韓賊,二則呼應管彥,以防不測!”

一聽蔡邕的點子並沒有什麼壞處,何進緊張的神經又鬆了下來,心中暗罵道:個老不死的,說話能不能一句說全?

“蔡師說的在理!”漢靈帝點點頭:“不知蔡師可有人選?”

蔡邕抬眼思慮了片刻,又躬身說道:“老臣以為,河東太守董卓可當此任!”

“董卓?”漢靈帝眉頭一皺,猶豫地說道:“董卓前次在冀州大敗,朕未嚴懲,已是開恩,如今又遣其為將,似乎不妥啊!”

蔡邕急忙回道:“陛下,涼州之外,河東最為相近,兵法雲:兵貴神速,只需三天,董卓即可率軍到達涼州,此其一也;董卓本是臨洮人士,悉知西北地理,利於戰事,此其二也;古語云:知恥而後勇,前次董卓大敗,此次陛下若不計前嫌,令其戴罪立功,董卓必然感恩戴德,奮勇征戰,此其三也!有此三點,董卓可為將!”

漢靈帝被蔡邕這一番話說的有點動心了,靈帝低頭思索片刻後,看向了殿下眾臣,問道:“眾愛卿以為如何?”

武官之首的何進一直想拉攏董卓,上次正欲把董卓邀入大將軍府中商榷時,管彥和董卓二人卻大大出手,此事也只得作罷。一直尋不到由頭的何進,遇到如今的大好機會,正好可利用!

何進心裡這麼一合計,忙出列躬身道:“臣也以為董卓可為將!”

袁隗瞟了一眼躬身拜奏的何進,嘴角揚起一絲冷笑。何進的那點心思,他如何猜不到?但是袁隗也有自己的打算:董卓一鄙夫也,必成不了氣候!而且管彥和董卓在大將軍府發生的事情,袁隗也有所耳聞,如果董卓出兵,多少

《覆漢txt下載精校版全本》 第九十九章 朝堂論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