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義之經為陋,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奸,狄人效法這些,四種邪惡皆具。周室擁有美德之時,尚且說‘總不能親近如兄弟’,故而分封建制;一統天下之時,尚且懼怕外敵進犯,抵禦外敵莫如親族,故而以親族做為周室的屏障。召穆公也是這樣說的。今周室的德行已經衰敗,卻又改變周公、召公之策而隨從邪惡,臣以為不可也。百姓沒有忘記禍亂,陛下又把它挑起,何以對文王、武王?”周惠王不聽,使頹叔、桃子出動狄軍進攻鄭國。夏季,佔取了櫟地。周惠王感謝狄人,欲將狄君之女做王后,富辰又勸阻說:“不可。臣聞‘報者已倦,施者未厭’,狄人本來貪婪,陛下又把他們引誘來,女人的貪心沒有極限,婦人的怨恨沒有終了,狄必為患。”周惠王又不聽,立狄女隗為後。當初,甘昭公受到惠後寵愛,惠後欲立為嗣,但未及立,惠後死去,昭公逃亡到齊國,周惠王讓他回來,他又與隗氏私通,周惠王廢了隗氏。頹叔、桃子說:“隗氏如此一個結果,是我等之責,狄人必怨恨我等。”於是奉事太叔(太叔,即甘昭公)以狄師攻打周惠王,周惠王的左右準備抵禦,周惠王說:“若殺死太叔,先王后會說我什麼,還是請諸侯來商量商量,慢慢圖之。”於是離開成周,到達坎欿。之後,都城裡的人又把周惠王接回都城。是年秋,頹叔、桃子再次奉太叔以狄師攻打周惠王,周軍大敗,俘獲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周惠王離開成周去往鄭國,住在汜地。太叔和隗氏居住在溫地。
這個故事不僅讓人瞭解了歷史,學到了知識,而且發人深思,讓人受到啟示,人在高位當聽勸諫,一意孤行,只能自釀苦果。
《左傳》裡的每一個歷史故事對大家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軍中將校和地方吏員從最初喜歡聽,發展到要求借取吳起整理出來的書稿帶回讀看,因為這樣更能享受到吳起的文筆之美,但吳起只是刀削加工整理出一個獨本,自然不能對外借閱,於是他讓兒子吳期逐篇抄寫,然後借於大家,大家再你抄他抄,抄本漸漸增多,這也是《左傳》最初先在魏國流傳開來的原因。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吳起最初成書的《左傳》,還不是人們今天看到的樣子,後來,又經過了其子吳期及其後學們的完善補充。
吳期在父親身邊除了幫著抄寫《左傳》,還跟父親學到了不少兵法知識,所以他比同齡的人不僅成熟的多,而且知道的事情也要多得多,吳起見他雖然還不滿十七歲,但個頭已經五大三粗,決定讓他從軍到吳城去戍邊。
吳期是紅兒從小帶大的,從感情上不是母子勝似母子,一聽讓吳期從軍往吳城,急火火找來吳起道:
“大夫讓小公子從軍紅兒不攔擋,可要是讓小公子從軍往吳城紅兒不答應,吳城千里之遠,窮山惡水,荒無人煙,小公子還是個孩子,怎麼吃得了那樣的苦?大夫您捨得,紅兒捨不得。”說著說著眼淚簌簌流下來。
“你先莫急,先莫急。”吳起笑微微道,“吳城較之於其它地方,是遠一些,也苦些。不過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般苦,我吳起在那裡築城至今這麼多年,一直有五千將士駐守,誰個聽說苦壞過一個人?人,有極強的適應性,期兒會慢慢適應的,全不必為他擔心。”
“紅兒放心不下。”紅兒變得有些氣惱,“真叫人不明白,大夫是這裡最大的長官,好地方有的是,為什麼就偏偏讓小公子去這麼一個誰都不願去的地方!”
吳起道:“正是因為我吳起在這裡官職最高、權力最大,才應該讓期兒到最遠、最苦的地方去。平日裡我吳起總要求軍中將佐、地方官吏要處處做表率,如今事情輪到了我吳起的頭上,如果憑藉我手中之權將期兒安放到一個不吃苦不受罪、舒舒服服的去處,眾人會如何看我?一個官長能否取信於屬下,不是看你如何說,而是看你如何做。再者說來,國家邊土,不論地處遠近,環境好壞,都要有人去守衛,僻苦之地你不去他不去,誰來守衛。其實愈是艱苦之地愈能造就人,期兒乃是我吳起之子,做為父親,也絕無害他之理。你說;我說的對還是不對?”
紅兒知道凡是吳起決定了的事,別人是很難改變的,同時她也覺著聽吳起說的有道理,也就沒再往下說。有頃,道:
“這件事,大夫還需對韓家說清楚,聽聽韓家怎樣說。”
吳起笑道:“這是自然;吳起我這便去說。”
紅兒說的韓家,是指韓車伕婦。四年前,韓父病故,韓車回鄉奔喪,時隔不到半年,其母又因病故世。因為韓車之子韓鋼已娶妻生子,去年韓車除服返回西河的時候,只把妻室和女兒韓香一起帶了過來。韓
《兵家四聖六大將》 第3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