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悼念恩師 (第1/2頁)
紅色水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胡炎咽完嘴裡的清粥,淡笑道:“不歇了,一晚上精神頭已經回來了,我想去悼念一下我師父。”
為人子,生養哺育之恩不可忘。
為人徒,授業賜藝之情不可忘。
這就是孝。
沒什麼玄乎的,也半點都不高大尚,這是做人最起碼的根,或者說是良心。
不論貧富,不論行當。
即便胡炎自己的情況特殊,當初拜師的那人,並不算真正的自己。
但賜藝的恩情,這是實實在在騙不了人的吧?
所以胡炎全認。
該當的責任不推脫,該盡的情分不含糊,沒什麼好猶豫的。
即便退一步,拋開師徒情分不講,老侯爺也是一位,值得所有相聲後輩悼念的大師。
不說他手藝能耐大小,也不論他官家地位高低,就衝新國初立時,老侯爺牽頭,讓相聲浴火重生這份功勞,便當得起“大師”二字!
絕對的實至名歸,沒有半點水分。
如果沒有他們,相聲早就不存在了,自然也不可能有如今熱鬧紅火。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要知道早年間的相聲行當,可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藝人地位之低,甚至連窯姐都不如。
比如你今兒個唱堂會得了些賞錢,而你偏偏又喜歡鑽風流場子。
那你去窯子裡快活可以,但千萬別讓窯姐知道自己是說相聲的,否則直接被人家嫌棄,瞧不起。
倘若遇上熟客,被人家識破了身份,那見了面就必須恭恭敬敬,低聲下氣地叫人家一聲“姐姐”。
人家倘若心情好,便會還你一聲:“死鬼。”
然後,嘿嘿嘿……
一直到立國前夕,當時的藝術界、文化界聯合起來,對舊社會存在的百行百藝,進行通盤資料整理。
可上百學者當中,無一人研究相聲。
堆滿幾屋子的文獻資料,無一張紙上記錄了相聲。
悽惶低下如斯,由此可見一斑。
而立國後,相聲卻在短短的時間內,一躍成為百藝之首,榮登廟堂之上,一時風光無兩。
天上、地下地位的轉變,中間便繞不開老侯爺。
所以啊,你今天只要還吃著相聲飯,就沒有絲毫的理由,忘記這位已經逝去的“英雄”。
任何人都是。
“成,咱學點手藝不容易,您回來了是該去看看老先生,畢竟做人不能忘本。”郭德剛對此很認同,“您會開車嗎,樓下有車子。”
胡炎眼前閃過那兩輛百萬豪車,但也只能暗道一聲可惜。
“開是會開,可我沒去考過本兒。”
郭德剛邊琢磨邊開口:“我今天要去津城電視臺錄一檔新節目,小海也得跟著去。”
津城臺?
胡炎眼睛一縮。
郭德剛之後跟燕京臺的決裂,可就是從他和津城臺合作開始的。
不過,他沒有多說什麼。
德芸社要想發展的更好,肯定不可能吊死在一棵樹上。
至少此事到目前為止,郭德剛做的沒錯。
不過,郭德剛對工作的拼命,還是讓胡炎很佩服的。
昨晚自己拒絕了接風宴,今天他便安排好了工作。
果然,這個班主當得不容易。
不時,郭德剛又道:“要不我讓芸平過來幫您開車,這孩子辦事最牢靠。”
“沒事兒,我坐地鐵去。”胡炎想都沒想的拒絕了。
咋回事兒?
又是欒芸平,繞不過去了嗎?
胡炎剛一說完,王慧插話笑道:“費那事兒,我今天得閒,送完孩子,我帶大炎去。”
……
……
“師爺,您也是打小練功吶?”
“師爺,您去過江西沒?我老家就是那兒的。”
“師爺,您會唱戲嗎?我師父就會唱,不過沒我唱的好,可他總不承認,真拿他沒辦法。”
“……”
車上沒有了郭德剛,陶洋徹底放飛自我。
知道胡炎是師爺,但半點不妨礙他纏著問東問西。
嘰嘰喳喳的活像只出籠的小鳥,絲毫看不出小時候受苦的痕跡。
這一切,恐怕還得歸功於郭德剛和王慧的用心。
撫平傷痕最好的良藥,除了一顆真心,還能有什麼呢?
王慧確實把他當
《德雲小曲白蛇傳》 第十九章 悼念恩師(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