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江姐》一直沒公映應該說是市場問題,不過在《綠茶》之後,它就會和觀眾見面了。其實拍一個作品的感受不會那麼煽情,我只是很冷靜地完成這樣一個影片,也許它不會有很好的票房,但我相信它會有很好的效應。
《星》:我看過《綠茶》的文學劇本,金仁順當時的短篇怎麼打動了你?
張:王朔向我推薦了這個短篇,只有8000字,但很打動我。我覺得寫得非常有意思的是兩個人的關係,是一種非常準確地發生在兩個人之間的情感,那種感覺既真實又有詩意。後來我邀請作者金仁順到北京,完成了《綠茶》的文學劇本。
《星》:你和姜文合作愉快嗎?
張:我和姜文是老朋友,我覺得他很適合陳明亮這個角色。他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他塑造的很多形象我都很喜歡,也很喜歡他導演的作品。我和他合作很輕鬆,他是一個很認真、很執著,很有追求精神的一個演員。
《星》:很多觀眾都習慣了姜文的硬派形象,在《綠茶》裡,他只是一個和另一個女人發展情感的男人,他把握得好嗎?
張:把握得很好。我覺得展示了他的另外一面,塑造了另外的一個形象,實際上姜文是一個非常細膩的人,他對情感的表達非常纖細,很打動我。
《星》:趙薇呢?她在兩個角色間的轉換自然嗎?從劇本來看,朗朗是那種顛倒眾生的女人,她給人這樣的感覺嗎?
張:我和趙薇是第二次合作了,在《綠茶》裡,她表現得很複雜,將角色表現得很好。你說的顛倒眾生,是商品化和職業化裡的問題,但在生活裡,你要征服的,永遠只是一個人。兩個人之間真正的情感交流是由這兩個演員來傳達的,至於他們是否傳達出了,只能由觀眾來看了。
《星》:《綠茶》遭到評論家的質疑。
張:你覺得呢?他們現在能有什麼看法?我曾經聽過一個電影評論家說:藝術家是豆腐,我們就要把他們切碎了做成一碗湯。這句話我聽了很奇怪: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獨立的靈魂,心是自由的。就切成豆腐片,他會感到不舒服……
其實在拍完《東宮西宮》之後,我已經厭倦了地下電影的模式。《東宮西宮》發行了四十五個國家,得了十幾個獎。但在祖國的觀眾沒有看到這部電影。我心裡很部平衡。那之後我就開始轉換操作模式。
我可以給你一個線索:其看看西方藝術史吧,其看看文藝復興出現的原因。在那之前,藝術家都為教會服務;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藝術家開始滿足有地位的資本家的需求。慢慢的,藝術創作中出現了生活中真是的形象。我的意思是說:要研究藝術家的轉變,就得研究其服務物件的轉變……
《星》:“第六代導演”幾乎個個是拿獎高手,在國際上得獎有個速成公式——邊緣文化+本土特色+被禁……你怎麼看?
張元 飽滿的靈魂和感情(3)
張:參加影展、電影節拿獎,其實就是把作品放在評論界的菜刀底下的過程……這是整個社會的習氣——作秀。但只是世俗生活必須的一部分。但我認為它和藝術無關。
我給你打個比方:敦煌是偉大的藝術作品吧?但它的畫匠大多是囚犯——藝術家有時候必須戴著鐐銬跳舞。再拿我這回拍的《看上去很美》舉例:我們拍的是孩子的世界,其實完全是成人世界的折射。成人中有稜角的也要被磨平,變成世俗中的規律作品。
《星》:談談你的新片吧,聽說你為《看上去很美》篩選演員時,看了十萬張小男孩的照片?
張:實際數字可能還超過這個。我看小說的時候,就覺得找個小號“王朔”最適合這個角色,我向王朔要他小時侯的照片,他死活不給我,我只好按自己的想象找了。
《星》:《看上去很美》改編自王朔的同名小說,你為什麼選擇把這部小說搬上銀幕?小說和電影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
張:《看上去很美》1999年就出版了,當時我非常喜歡,在王朔目前為止出版的小說中,它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也是最幽默、最有趣味的一部。小說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裡面經常出現大人和孩子之間的身份互換,有時候王朔用大人的身份去回憶過去,有時候又從孩子的視角去觀察,這種互換帶出非常冷、但又非常幽默的氣氛。拍電影時,我主要選取了小說的前三分之一部分,也就是集中在幼兒園發生的那個部分。
《星》:為什麼只選取幼兒園部分呢?
張:因為幼兒園是三歲到六歲兒童的世界,但這個兒童
《影響力搭配什麼形容詞》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