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國軍步兵武器總結 (第1/5頁)
步槍子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戰時期國軍的武器五花八門種類繁多,這是由於民國成立之初,政出多門,軍閥割據,各地軍閥各有武器採購來源,自制武器更是無個制式標準,工業加工能力也各不相同,就是同一型號的械,各地生產出來的也是質量參差不齊,更加上各地軍閥根據自身情況對所產械做的改造,導致即使同一型號的械,各地生產的在零配件與彈藥方面也不能通用的局面,如果進行細分的話,僅步一項國軍就有上百個品種,一種型號的步就可能有10幾個不能通用的變種,這樣的情況導致,國民政府自身都無法準確統計出,當時中國各地到底裝備有多少種械火炮,最終在1930年代國軍開始了軍備整頓,提倡用統一制式武器取代各種雜亂武器,但實際做不到,在軍備整編後,國軍仍裝備雜亂,光步就有4個不同口徑,而且即使口徑相同的步,彈藥也未必能通用,這就在後勤保障方面成了噩夢,軍隊整體協同戰力異常低下。
現今有很多人拿著資料說抗戰時期國軍擁有各國名牌武器實力強大,抗戰時期敗多勝少實是部隊無能統帥無心作戰的因素,還經常拿國軍僅在上海作戰就動用了310,305,300,225,215,203重炮,而軍並未動用戰列艦與新銳重巡參戰,日本海軍投入的艦炮口徑最大的才200,至於日本陸軍所投入的火炮口徑最大的也只有240,因此國軍還擁有重炮口徑優勢等說法。此外,還有輕武器優勢論,重炮口徑優勢論,捷克機無敵論等等。好像軍是以劣勢武備以及軍力來入侵中國一般。
其實那些有口徑優勢的重炮不過是大清遺物而已,主要乃是些大清洋務運動時期設立上海吳淞炮臺時購買的國外淘汰的阿姆斯特朗前/後膛鋼炮以及一些克虜伯鋼炮而已,程最遠的310阿姆斯特朗前膛鋼炮最大程僅7公里,根本就不能從吳淞炮臺把炮彈打到軍陣地上,而且還是從炮口裝填炮彈,每小時只能2彈,對擁有新式火炮的軍根本不構成威脅,未發1彈就被軍炮火全部摧毀了,這些炮臺上的阿姆斯特朗鋼炮與克虜伯鋼炮根本就是早已過時的土炮,這類所謂擁有口徑優勢的重炮早在甲午戰爭時期就過時了,不過是些蒸汽帆船時代的炮臺炮而已,拿這類極度過時的土炮吹噓重炮口徑優勢是偷換概念,也不切實際的。
國軍抗戰時期的武器總體上看實際是能參差不齊,裝備破爛不堪,這裡把國軍一些制式武器武器列舉一下:
1、卡賓
這型卡賓為國軍德械部隊的標誌武器。
卡賓在1920年代大量銷售到了中國,中國還購買了圖紙進行自產,稱做中正式步。
該在中國戰場的主要對手是軍的38式步,兩者比較在彈丸初速度以及殺傷威力上卡賓有優勢,但在擊精度上軍的38式步有絕對優勢,雙方的熟練手用38式步在300米距離上對單兵目標都能輕鬆的做到命中,但用卡賓只能在200米距離上準確中目標,至於國造短管卡賓則精度更低準確擊距離只有150米左右,由於國軍在炮火方面是絕對劣勢,不能依靠炮火在遠距離壓制軍,因此步的準確擊距離過近就導致了嚴重後果,在戰場上常有國軍部隊還沒進入有效擊距離就已被軍斃傷大半的戰例,尤其是戰爭中期以後國軍已經無法保障有足夠的標準x57重尖彈與x57輕尖彈供應,標準子彈只能優先保障無法使用雜牌子彈的輕機使用,而用大量的雜牌供給卡賓使用,那時的卡賓精度更低,尤其是短管的卡賓,戰場上的準確擊距離竟通常只有100米左右,很難對軍構成威脅,記錄片與戰時照片中常有軍成群,有說有笑,不找掩護,或坐或立,朝國軍陣地瞄準擊的鏡頭,原因就是因為國軍步準確擊距離不夠,在那樣的距離,軍的步還能準確命中目標,而國軍的步準確擊距離近,在那樣的距離開火還擊只是白白浪費子彈,在沒有炮火支援可以利用的情況下,也只能任軍猖狂了。
2、莫辛-納幹1891/30步
此為子援助的武器,在徐州會戰時期,子開始向國軍援助軍火,此後國軍也開始向購買子武器,1891/30步大量進口到中國,1891/30步使用x54凸底緣尖銳彈,管長度為730,全長1234,空全重僅。
這種步的擊精度相當的高,幾乎可以與軍38式步抗衡,但裝備數量不是很大,只幾個精銳軍裝備。這種步擊的聲響與德式步不同,軍一旦聽到這種發的聲音,通常都會小心起來,這有2個原因,第1是因為這型步的擊相當的準確,如果對方使用這種步擊,軍還在前線漫不經心的暴全身那是非常危險的。第2就是這型步主要裝備幾支久經沙場的精銳部隊
《遠去的風箏閱讀理解》 二戰國軍步兵武器總結(第1/5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