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章 離殤 (第1/2頁)

梨花落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曾幾何時,這一片靜謐的湖水記取了陶灼華與何子岑多少美好的時光。

陶灼華喜愛坐在蓮舟上採摘著湖中的蓮蓬,何子岑便信手划動船槳。碧波萬頃的荷田間,總有雪白的鷗鷺悠然飛過。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日子原來那麼奢侈,一眨眼都成了遙不可及的幸福。

何子岑已然寬去外袍,抱著陶灼華輕輕一躍,悄無聲息地滑入了水面。

他的水性極好,在湖中若翩然的游魚,一隻頎長的手臂擁著陶灼華,另隻手舒緩地滑動了水面。

兩人在水下無聲潛行,夜色下的湖水深若墨玉,那樣幽然而又寧靜。

冰涼的湖水漫過頭頂,陶灼華心間是一陣陣的惶恐。她不諳水性,天水碧的絲衣被湖水拖得厚重凝滯,象一層沉重的枷鎖。她無助地被何子岑擁在懷中,手指無意識地勾到他腰間玉配,便緊緊攥在了手中。

肺裡的空氣已然用完,卻依然望不見岸的方向。強烈的窒息感席捲而來,陶灼華痛苦地掙扎了起來。

何子岑沒有減緩划水的速度,只是緩緩將唇覆在她的唇上,將新鮮的空氣渡到她的口中,又給她帶來生的契機。

兩人在水間緊緊相依,被痛苦與悔恨席捲,陶灼華眼中淚落紛紛,都與湖水交織在一起,意識漸漸變得糊糊不清。

何子岑則用力地遊向岸邊,他託著陶灼華纖瘦的身子,鄭重遞到在岸邊等待的人手上,再深深地凝視了她最後一眼,便決然轉過身去。

陶灼華神情渙散,半夢半醒之間依稀聽著何子岑的聲音:“好生保護她。”

回答何子岑的是何子岱不情不願的鼻音,然後便是他一語不發將身上的披風解下,裹住了陶灼華的身子。

兄弟二人背向而行,彼此都是再見無期。

陶灼華在顛簸的馬車上再次醒來,透過依稀的月光遙遙凝望著湖心島的方向。不過片刻的功夫,那裡已然成了一片火海。

“子岑,子岑“,她低低呼喚著,熱淚又是撲天蓋地。朗潤雋秀的男兒不再,回應她的唯有崎嶇的小路上馬蹄聲聲合著外面呼嘯的夜風。

悲傷與絕望排山倒海,瞬間便將她吞噬,陶灼華再次墜落在無邊的黑暗中。

一別四十載,兩人天上人間,此去已然經年。

四十年間,陶灼華避世獨居,在洋溪湖畔搭了一間竹屋,日子清貧如水。

為何子岑立的墳冢裡,只有一對龍鳳玉佩。她當日從他腰間抓住的龍形玉佩,連同他昔日賜給自己的鳳紋佩,龍鳳合璧,替它們各自的主人譜寫著哀傷。

天下早已盡歸於大裕,這簡單的墳冢前,陶灼華不敢公然刻上前朝君王的名字,唯有立下一面無字的石碑,權做自己的緬懷。

而她這些年的寄託,便是坐在這墳冢的一旁自言自語,似是與何子岑從未分開。便如同今日,陶灼華枯坐良久,依然不捨得離去。

直待不知何時烏雲遮住滿面星辰,有夜雨脈脈撲面,她才恍然抬起頭來。

幾步之遙的竹籬小屋,便是陶灼華這些年棲身之所。她蹣跚著走回房中,換下被雨沾溼的衣裳,再燃起一點燈火如豆,斑駁的銅鏡映上自己佈滿溝壑的容顏,又不自覺咳了幾聲。

夜風掀起窗上的布簾,吹著她單薄的身子,嗓間又是一陣腥鹹。陶灼華劇烈地咳嗽著,一口猩紅的鮮血染在雪白的手帕上,身子抖如風中的落葉。

眼皮鉛樣凝重,深覺大限已至,陶灼華腦海間的畫面卻是愈見清晰。她安然地闔衣而臥,在一片靜謐的雨聲中漸漸沒了呼吸。

夏雨滂沱,六月的午後,平州府一戶僻靜的宅子前,水花從飛簷翹角間嘩嘩流下,砸在青黑色的方磚上呯然濺開,騰起朵朵素色的水花。

裡頭一方小小的院落依湖而建,黑漆冰裂紋的院門上糊著雪白的對子,一叢碩大的芭蕉掩映著青磚黛瓦的宅院,廊下兩盞蒼白的紙燈籠在風雨中搖曳。

正屋裡燃著兩支白燭,供著一爐素香,後頭是塊黑色燙金的牌位。案桌下頭擺著兩隻藤編的蒲團,中間是小小的火盆,裡頭盛著些已經燒成灰的紙錢。

後頭的廂房裡,臨窗的大炕上半懸著冷綠色的紗帳,一位年僅十歲的小女孩兒臉有淚痕,身上搭著一床月白底子的夾紗被,正沉沉而眠。

她的身畔坐著一位身著雪色素面帔子的僕婦,髮髻上簪著一朵白色的絨花,正一面憂心忡忡地探試著她的額頭,一面吩咐下頭梳著雙丫髻的小丫頭茯苓打盆熱

《灼華風流》 第二章 離殤(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