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七十三章 大陣雙日凌空,四佛大放光明 (第1/2頁)

神清心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本在摩羅寺大殿之中的八根巨柱,柱上分別纏繞著一條天龍,此時如有靈性地脫離巨柱遊動開來,圍繞著古佛盤旋。

天龍護法。

四僧四佛八龍,一起頌唸經文。

浩瀚無垠之佛光,彷彿要普照四方十地,一陣陣梵音禪唱,透過虛空,震撼著大千世界。

一點點金色的佛光,匯聚成一輪。

光芒普照十方,繼而越來越大,無邊佛光之中,一輪巍峨廣大到無法形容的紅日在摩羅寺上方浮現。

此乃摩羅寺的根本妙法。

佛教起源於九州外的天竺國,後來傳入九州,慢慢開始落地生根。

其中又以中州佛門為尊,佛門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根本經典,也就是金剛經。而曾經與佛門聖地萬佛山齊名的天宏寺,則以《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為根本經典,而大毗盧遮其實就是九州信徒們口中的大日如來。

這《大毗盧遮那成佛經》即是那傳說中的《大日經》。

而顯然這摩羅寺是得到了部分殘缺的《大日經》殘卷,並以此為根本經典。

此時,摩羅寺的四大活佛以大日經根本妙法,催動摩羅寺的鎮寺重器——大日印輪。

便造就了雙日凌空的奇異景象。

大日印輪所化之紅日,有形而無質,尋常人難以動用,可一朝顯化實質之後,鎮壓九天十地,絲毫不遜於正一道的連通三十三天的玲瓏塔。

以這輪紅日為中心,在其四周隱隱生出四尊大佛虛影,不過這四尊大佛與中州佛陀之像,似乎又有不同。

每尊都是身生六臂,或是手持金剛杵,或是手持七色幡旗,或手持金色缽盂,或手持轉印輪。

分立於大日四方位置,就如同四方佛陀共同託舉輪紅日。

彷彿受其感染,天地間隱隱迴盪起真言頌念之聲,使得整座摩羅寺鍍上了一層金紅色的鑲邊,莊嚴無量。

四尊佛陀分居四方,其中東方佛陀男生女相,面孔俊美如女子,線條柔和,泛著白暈般的光澤,衣著同樣不同於中州佛門,倒像是天竺國的裝扮,頭戴如塔之孔雀寶冠,上身披綾羅,下身著長裙,雙手結成寶瓶印。

西方佛陀身材胖大,面方大耳,土黃色的僧衣敞開,袒露出肚子,不過又不似東來佛祖那樣跌坐,更不曾有半分慈眉善目,神情肅穆,雙手結大日金輪印。

南方佛陀又瘦又高,臉龐狹長,面如枯槁之色,一雙眉毛極長,幾乎要垂落到雙膝位置,身著大紅色的僧衣,外披紫色袈裟,露出半邊臂膀,結無畏印。

北方佛陀身材高大,更甚於寺廟中的天王金剛,面相兇惡,露出嗔怒之色。身上所著也並非袈裟僧衣,而是類似於寶甲之物,結不動明王印。

雖然摩羅寺比不上道門的正一道與天師府,與那靈寶觀、上清觀雖也有差距,卻也不多。

雖說期間經歷幾次動盪,但是傳承悠久。

摩羅寺內有五大派系,分別為寧瑪派,薩伽派,噶舉派,格魯派,雍仲派。又因為五派僧人的衣著顏色不同,因而也被東域修士稱為紅教,白教,花教,黃教,黑教。

除了那位消失多年的紅教首領,如今的摩羅寺四大首領便是另外四教的首領。

黑教,雍仲派,塔贊活佛。

白教,噶舉派,葛曾活佛。

花教,薩伽派,西撒活佛。

黃教,格魯派,達貢活佛。

四尊古佛一起催動手中的法器,紅日開始冉冉升起,一時間天地風雲色變,雲捲風怒,聲勢駭人。

兩輪太陽懸於天幕,使得天地間一片白亮,再無一處陰影藏身之地,處處光明,處處佛土。

面對這等威勢,雖然烏察雄不懼,但也是正色起來。

這畢竟是摩羅寺的至寶,大日印輪,與自己手上的通幽也不遑多讓。

相傳佛祖有三身,也就是大雄寶殿之中,所供奉的三尊佛祖像,三尊佛像並稱為三身佛。

中尊為法身佛,是佛之根本,即大日如來。

左尊為報身佛,名盧舍那佛。

右尊為應身佛,也就是佛祖在人間的顯化之身,名釋迦佛。

有三件佛門重器,對應著三身佛,分別為應身佛的七寶蓮臺,報身佛的紫金剛鈴,以及法身佛的大日印輪。

七寶蓮臺在中州萬佛山,紫金剛鈴在天竺國金剛寺,而這大日印輪原本是由天宏寺所有,自從天宏寺分崩離析後,一部分奪得大日印輪的僧人,便東遷

《壙是塘的簡寫嗎》 第七十三章 大陣雙日凌空,四佛大放光明(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