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5部分 (第1/4頁)

桃桃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50年的時候,華夏空軍第一支作戰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組建,當時對外代號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太平洋部隊”。幾個月後,由空軍第4混合旅改編而成的空軍殲擊第4旅在遼陽成立,下轄2個團,幾天之後,部隊番號又由旅改師,稱為空四師。

12月的時候,空4師就參加抗美援朝的作戰,首批的10團28大隊大隊長李漢率10架米格15由遼陽轉場至安東浪頭機場,開始戰鬥值班。

在這場慘烈的作戰中,參加抗美援朝的空4師表現異常神勇,前後兩年零8個月,戰鬥出動4058架次,空戰914架次,有43名飛行員獲得戰果,總共擊落敵機64架、擊傷24架,自己被敵擊落55架、受傷25架,湧現出李漢等著名戰鬥英雄和功臣模範。

戰鬥結束後,56年全軍統一編制序列,鑑於“空四師”戰功卓著,又曾是解放軍空軍的第一支部隊,經********批准,空四師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師”這一特殊榮譽番號。至此,“空一師”番號在空缺6年後,終於有了最終的歸屬。

而在抗美援朝之後的國土防空作戰中,空四師繼續發揚敢打敢拼的作戰風格,取得了人民空軍作戰史上空戰、夜戰、近戰、擊落美軍當時最新型戰鬥機F86和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五個首創”。

不能給光榮的第一師丟臉!

向前滑跑了八百米,魏光修向後拉操作杆,殲七戰機輕盈地離開了地面,開始向上爬升,這個簡單的起飛動作,就顯示了他嫻熟的操作水平。

跟在他後面,一架體型明顯要龐大的米格23,也矗立在了跑道的末端。

奧斯特洛夫望著跑道的中線,靜靜地呼吸了一口氣,聽著耳機裡傳來的起飛命令,他鬆開了剎車。

尾部的R35F300渦噴發動機,爆發出130千牛的巨大推力,推重比高達7。2的發動機,可以說是渦噴發動機中的極致了!

可變後掠翼在平直的狀態,這種情況賦予了戰機最好的起降能力!現在,就是展示蘇維埃的這種先進戰機的效能的時候了!

加速,繼續加速!不用低頭看空速表,憑藉著經驗,奧斯特洛夫就開始向後緩緩地拉操作杆了!隨著他的拉動,前面的起落架就離開了地面,繼續滑跑了兩秒,後面的機輪,也唰地一下,離開了跑道,起飛了!

這就起飛了?現場的華夏人員,空軍指揮官,沈飛公司的設計師,都睜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

乖乖,看剛剛的蘇聯人的飛機,起飛距離,應該沒有用了五百米!簡直就是米格21起飛距離的一半!

看著這些人的表情,安德烈在心中好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僅僅一個起飛,就把所有人征服了,而米格23在起飛之後,迎角超過了四十度!隨著速度的加快,機翼在慢慢地向後掠。

“果然是自動控制的!太棒了!”顧誦芬不由得自言自語,聲音卻出奇地大。

果然國外的資料有誤,說什麼是手動控制,三擋調結,現在這麼看,那就是隨動的!起降的時候,後掠角最小,這樣可以可以獲得優秀的起降能力,減小對跑道的依賴,而在起飛之後,機翼後掠,減小空氣阻力,又可以大大地增加航程!

殲七隻有六百公里的作戰半徑,而眼前的這種飛機,作戰半徑超過了上千米,看來是完全沒問題的!

想起整個沈飛,僅僅將殲七放大,變成雙發,就研製了十幾年,現在還沒有定型,顧誦芬的眼睛裡就開始有一種期望,要是能夠跟蘇聯達成協議,引進過這種戰機來,己方自主生產,那該有多好!

戰機的轟鳴聲暫時消失,鄧公笑呵呵地向安德烈說道:“安德烈將軍,這種飛機的效能,看起來好像很高啊。”

“那是肯定的。”安德烈說道:“這是我們蘇維埃最新的科技成果,這架戰機擁有強大的作戰效能,不論是快速截擊,還是近距格鬥,都是最優秀的。”

正說著,轟鳴聲又靠近了,一場精彩的空中格鬥,拉開了帷幕。

表演的空域,就在機場東部,既不會因為可能出現的事故威脅到下面的觀眾,又可以讓觀眾看得清清楚楚。(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七章殲七VS米格23

其實,在米高揚設計局研製了米格21和米格23之後,這兩種戰機的比較,就一直在進行之中,米格21研製的年代更早,而且在蘇聯的裝備序列中數量並不多,不過,這種戰機很輕巧,擁有傑出的機動效能,哪怕是跟F16纏鬥

《紅色蘇聯 小說txt下載》 第12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