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 36 章 (第1/12頁)
月半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過了兩天,姚林果然到了十里鋪。只他並不是一個人,一起過時珩又做出了新東西,領導們可不是全都有興趣的緊?就定了個時間,大家一起過來了。梁大成在村頭接到人,先帶著去了時國安家。剛一進院子時,大家還沒覺出什麼,等轉到後院那裡,瞧見那一排排玉米,一個個頓時目瞪口呆——這家人咋種的莊稼,這也長得太好了吧?“這就是那個澆地的東西……”梁大成指了指那些連線的竹子,“領導你們看,這地面上瞧著幹,其實是水都滲到根那兒了……”“也就是說澆的水,根本一點兒都沒有浪費!”市長一拍大腿,“這叫啥?這就叫有鋼用到刀刃上!嘖嘖嘖,這都是咋想的,真是太了不得了。”隨即想到,他們市的地形,缺水的旱地不是一般的多。真是能把這個東西全都用在農田上,每年能給國家增加多少收入啊!簡直越想越熱血沸騰——怪不得上面領導讓他們多關注時珩這個娃,現在瞧著,人家就是個有本事的。也不知道娃長了啥腦子,竟然能把這個都想到!“走走走,咱們再去田裡看看!”一行人又匆匆去了田間。正好時國平等人正在忙碌著,市長過去和他們一一握手,輪到時宗義那兒時,市長激動之下,甚至還直接給老人鞠了個躬:“老人家,您養了個好孫子,給咱們國家養了個大才啊!”時宗義頓時激動的不能行——他就是個啥都不會的老農民,人家可是市長,放在過去,就是他們見面都得跪下磕頭的大老爺。結果卻因為時珩,眼下給他鞠了個躬!能活到這個份兒上,他這輩子真就死了都沒遺憾了。領導們離開後,隨即就在全市召開了向十里鋪大隊學習的號召,又組織各大隊的村委領導過來學習這種全新的技術,同時還把這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逐層上報上去。隨著這個訊息傳開,省報那邊也直接派了記者過了,人家可是省裡下,他們珩娃,這下在全省都算出名了。一時個個昂首挺胸,那叫一個自豪。還紛紛圍在記者們身邊爭先恐後的跟記者說話:“珩娃可是我看著長大的……”“珩娃的爸爸從小就瞧著和常人不一樣,到珩娃這兒,嘿,就那個,青,青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記者笑著提醒。“對對對,就是這個意思,還是你們文化人懂得多。”“還有珩娃的爺爺奶奶,人老兩口可全是大善人,都說善有善報,我看說的就是這個理……”那記者邊聽邊掏出本子,把大家說的話全都給記了下來。還舉著相機,給熱情的村人們照了照片,至於收時宗義一家人,更是照了不少全家福——本來是想給時珩照個單身照呢,結果時珩根本不配合。沒辦法,就只能全家人都給照了。等記者離開,不久後,就有一篇關於十里鋪村鑽研農業,做出突出成就的報道問世。期間還有個小插曲。上次過來調查情況的那位徐將軍,也經由層層上報,知道了這個事,百忙之中,特意讓人把相關材料遞上去。最後知道時珩這回發明的竟然是對農業大有助力的,又是震驚又是遺憾——時珩那個娃娃還真是個少見的全才。隨手做了個小飛機,就能對他們做的事產生那麼大的影響;現在又不聲不響的弄了個什麼澆地的東西!要是這孩子願意和人交流,他一定要把人弄到身邊來好好培養。除了他之外,還有人也意外瞧見了h省發行的這張報紙。可不正是苗秀秀的姐姐苗潔?驟然瞧見相片上的苗秀秀時,苗潔先是愣了一下,等看完全文,見上面報道的是時珩的事,又有些心情複雜——雖然生的這個兒子也算有本事,可這本事竟然是在種地上,怎麼看還是有些上不得檯面了,轉而又想,農民的後代嗎,除了鑽研這個,好像還真沒有其他事能做了。當然外界怎麼看,別說時宗義一家,就是十里鋪人都一點兒不關心——省報那位記者還真是個敞亮的,除了配文的相片外,但凡是拍出來的照片也全都跟著報紙一塊兒寄了回來。村裡人很多還是第一次照相,一個個瞧著上面自己的影像,開心的就和過大年似的:“哎呦,你們瞧,這上面這個,跟我還真是一模一樣呢……”“你這是說的啥話!那就是你,咋會不一樣?”“不是,我的意思是,我就這麼印在紙上了?鼻子了,眼了,還這麼清楚?”說著就遺憾不已:“要是早知道恁好,我也換件衣服了……你們瞅瞅我這個衣裳,這兒都髒了……這裡還有塊補丁……”“可不是,我那天剛下地回來,臉
上還有泥點子……”“要是提早讓五月的爹幫我剪剪頭刮刮鬍子好了……最起碼也把臉給洗乾淨了……”還有恰好跟時家人或者在地裡安裝的時國平等人一起入了鏡頭後,被刊登在報紙上的,更是激動的說話都不利索了:“瞧見沒,這是我!我也上報紙了呢!”“那是不是說,全省的人都能看見我了?”“那肯定啊!你現在算是名人了,還是全省都知道的那種!”“聽說
《七零幸福年代》 第36章 第 36 章(第1/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