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部分 (第1/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緊接著,6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胡喬木所寫的著名的社論《不平常的春天》。此文是經毛澤東審閱後發表的,毛澤東作了若干修改、補充。

胡喬木一開頭便寫道:

“1957年的春天,對於我國的政治界和知識界,是一段不平常的時間。”

胡喬木寫及:

“歷史是在鬥爭中前進的,人們的思想是在爭論中前進的。整風是不可避免的爭論,對資產階級右派的批判也是不可避免的爭論。現在有爭論,將來還會有爭論。”

他還寫道:

“在目前的爭論中,有些人難免不會想到天氣的寒暖。雖然立場之說還不能人人同意,但是立場不同,政治氣候的寒暖之感也不同,這卻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在我們社會主義者看來,目前的天氣確確實實是一個大好春光的豔陽天。是的,這是一個不平常的春天……”

不言而喻,胡喬木談論天氣,顯然是針對費孝通教授1957年3月24日在《人民日報》所發表的《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費孝通成了資產階級右派的頭面人物。

《不平常的春天》一文,被列為反右派鬥爭的必讀檔案。這篇社論,在1957年曾是廣有影響的。

此後,胡喬木又接連為《人民日報》寫了多篇配合反右派運動的社論:

《這一次人民代表大會》(6月26日);

《鬥爭正在開始深入》(7月8日);

《黨不能發號施令嗎?》(7月10日);

《在朋友問題上駁斥右派》(7月18日);

《用人可以不問政治嗎?》(7月23日)。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隨毛澤東出席莫斯科會議(1)

1957年11月2日至21日,毛澤東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蘇,出席十月革命四十週年慶祝大會。由於全世界六十四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此時聚會莫斯科,也就藉此討論共同簽署《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宣言》和《和平宣言》。

中國黨政代表團的成員是宋慶齡、鄧小平、彭德懷、烏蘭夫、陳伯達、###、胡喬木。

胡喬木參與了《莫斯科宣言》的修改。當時同行的###,曾經回憶說###,《我所知道的胡喬木》,見《我所知道的胡喬木》4…6頁,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版。:

喬木直接參與的、對中蘇關係和國際共運產生影響的重大事件,是1957年的《莫斯科宣言》。1957年11月初,毛主席親自率領中國代表團到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週年慶祝活動,隨後出席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和接著召開的64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我和喬木都是代表團成員。在我們赴莫斯科前大約一個星期,蘇共中央發來一個《莫斯科宣言》的稿子,準備在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討論透過。喬木看了這個稿子,覺得問題不小,立即向主席彙報,說非改不可。主席把小平同志找來問,小平也認為一定要改。於是就叫喬木動手。只不過兩天工夫,我就收到他送過來的改稿。喬木修改過的稿子,經主席看過,由我交翻譯組閻明覆、趙仲元、李越然等同志連夜趕譯成俄文,交給蘇方。到莫斯科後雙方討論,蘇聯方面說不出什麼意見。喬木執筆做的重要修改,後來大多被正式發表的宣言所採用。

毛澤東第一次訪蘇時只帶陳伯達,這一回把兩位政治秘書都帶去,顯然,在六十四個共產黨、工人黨會議上,面臨著意識形態的尖銳鬥爭——尤其是在共同起草宣言時,增一字、減一字都大有講究,所以陳伯達、胡喬木雙雙出馬了。當然,陳伯達懂俄語(早年在蘇聯學習過),胡喬木懂英語,也是有助於跟蘇共及其他黨的代表切磋文字。

毛澤東第一次訪蘇,坐火車。陳伯達回憶,那火車在西伯利亞大鐵道上跑了好久好久。

這一回乘坐蘇聯的“圖104”客機,幾小時就到了。

毛澤東第一次訪蘇,跟斯大林會談,雖說也有不快之處,但總的氣氛卻是融洽的。這一回跟赫魯曉夫會談,面和心不和,那笑臉是強裝的。《人民日報》所發表的《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及其續篇《再論》,已經公開表露了中共的觀點。兩文的執筆者陳伯達和胡喬木參加莫斯科兩個宣言的起草,將充分體現中共的意識形態見解。

金日成、胡志明、哥穆爾卡、卡達爾、陶里亞蒂、多列士……社會主義陣營群星匯聚莫斯科。

當年擔任毛澤東俄語翻譯的李越然

《胡喬木黨的簡史》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