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約三十年前,當開胸心臟手術第一次進入臨床實踐時,它比現在可是危險多了。那麼哪些病人最適合做這種手術呢?最終做出決定的,不是心臟外科醫生,不是心臟病學家,而是心理醫生。在一項研究中,心理醫生在術前訪問了一組病人,並根據他們的回答,把他們按風險程度分成高、中、低三個組。在低風險組裡,他們發現這些人在談到自己的心臟手術時會說:〃你知道,安排在星期五了,對此我真的怕的不行了。但是在過去的八年裡,我不能夠做任何事,我不能去打高爾夫球,我呼吸一直困難,我的醫生告訴我,如果我熬過了手術和術後階段,六週以後我就將像好人一樣了,從週五開始後六個星期也能夠打高爾夫球了。嗨,那是九月一號,我已經安排好我的高爾夫球時間了,我將在早上八點到那兒,草地上還依然會有露水呢。我已經想好了怎麼打每一杆了。〃
第21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4)
而在高風險組,一位婦女在談及她的手術時,她會說:〃嗯,關於什麼?〃心理醫生就提醒她說:〃你為什麼要做手術啊,為什麼你需要手術呢?〃她會回答:〃我的醫生告訴我的。〃
〃手術以後你指望能幹什麼嗎?〃
〃我沒想過這問題。〃
〃過去八年裡你呼吸那麼困難,都不能去購物。你不盼望又能去採購嗎?〃
〃噢,天哪,不。這麼些年以,我會害怕得不敢開車了。〃
如果我沒記錯得話,透過這項試驗後發現,高風險組裡40%的病人死去了,低風險組裡2%的病人死去了。同樣的心臟病,同樣的心臟外科醫生,同樣的心臟手術,然而死亡率差別這麼大,而這些,在術前心理醫生是能夠預料到的。
另一項令人吃驚的研究結果,是由斯坦福大學的心理醫生戴維 ·西格爾指導進行的。他研究了兩組患有轉移性癌症的婦女。第一組給予標準的藥物治療;第二組也接受標準的藥物治療,但是額外地增加了心理療法。不出意料,第二組病人焦慮、抑鬱和痛苦的抱怨明顯少一些。雖然有三個病人最終死去了,但透過這項研究,西格爾意識到,配合以心理療法的那些病人的存活期,要比其他組的人長兩倍。
〃奇蹟〃治療
長期以來,醫生們都知道,癌症自然消失的病例是罕見的。你一定聽說過這樣的例子,醫生給一個人動手術,他們開啟病人的身體,發現體內佈滿了癌細胞,醫生什麼也做不了。這種癌症已無法做手術。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再把他縫上,並斷定病人頂多能夠活六個月。但是五年、十年過去了,那人依然活著,沒有癌症的跡象。
你或許會想,醫生們肯定會對這樣稀有的病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會很仔細地進行研究和調查,但他們沒有。長期以來,醫生們都堅持認為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僅僅是在最近十五年裡,才有人對此著手進行研究。現在要想得出結論仍然太早,在統計學上沒有什麼意義。不過,這是從科學的標準來要求,但是有一些跡象還是應引起關注,即在所有這些罕見的病例中存在的某種相似性,其中之一就是,這些病人都有一種強烈的要改變自己生活的傾向。一旦他們被告知還剩下一年時間,他們就會對自己說:〃如果我想在來日無多的日子裡仍然為IBM公司工作,那真是該死。我想做的只是整修傢俱,那是我一直以來都想做的事情。〃或者是:〃如果我僅僅有一年可活了,而我還想同我那個自命不凡的老丈夫度過這一段時光,那才是豈有此理?!〃所以,在他們做出決定要改變自己的生活之後,他們的癌症消失了。
這一現象激起了加利福尼亞大學一些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他們決定做進一步的研究,確定心理治療是否真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首先,他們需要找到自願接受試驗的病人。典型的做法是,心理醫生走到一個被診斷患晚期癌症、不能再施行手術治療的病人面前對他說:〃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你願意參與心理治療,正視你的生命,做出一些重要的改變,你就可能延長你的生命。〃
第22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5)
一開始,病人可能會大喜過望:〃噢,醫生,醫生,你是第一個帶給我希望的人!〃
於是心理醫生說:〃有一組跟你一樣的病人明早10點將和我們在四號房間會面,你願意一起來談談嗎?〃
〃是的,醫生,我會去的。〃
但是第二天早上10點,那病人沒有出現。於是心理醫生問那病人是怎麼回事,病人說:〃對不起,我有點兒搞忘了。〃
《少有人走的路之心靈對話》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