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6章 鄉村企業 (第1/2頁)

秋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進入十月份,中秋佳節,有的人開始走親戚串門子。

但是有兩個村子的群眾可是沒有時間去走親戚,他們忙活著生產掙錢呢。

一個是朱汪村,在支部書記李得來的領導下,在村子爛石堆上建起來二十多畝地的廠房,最初從一套二手裝置,現在經過半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四套生產裝置,由於馮老師傅等兩個人的技術和管理水平較高,生產的pvc人造革不僅供給遠達集團使用,而且還在福山批發市場是暢銷,現在全廠24小時生產,放下鋤頭的農民現在兩班倒的在廠子裡打工。

孫宗遠瞭解到,這個皮革廠每天都做出3萬多元的人造革,平均每個工人月工資70多塊錢,除了給兩個老師傅分紅之外,村子除了新購置裝置之外,集體也有了近10萬元的收入。

村裡有個皮匠叫做李瘸子,看到自己村子就有人造革,就花了錢買了些不合格的產品,精心把破損、花色有差別的部分剪掉,然後用修鞋用的手搖縫紉機,製作了三十多個手提包,由於做工可以、價格便宜,沒想到放到大集上一天就賣出去了。

他和小兒子李長生住在一起,李長生就仔細算了一下成本,又和老爹李瘸子盤算了兩三天,自己東湊西借的準備了3000元錢,去省城買了一臺皮革專用縫紉機和一些專用裝置,在自家院子裡又蓋了三間西配房,搞了個皮革加工作坊。

最初是李瘸子負責下料,兒媳婦張春花負責縫紉機縫製,李長生負責供銷,三天生產了第一批貨100個皮包,拿到福山批發市場,沒想到讓一個老闆一下子給包圓買去了,一個提包淨掙1.3元,並且還要求五天之內再給送500個,方便一起發貨。

李長征回家和老爹李瘸子及媳婦一起商量,決定把在家閒著的大嫂和外村裡的妹妹妹夫都拉過來幹活。

李長生的大哥有技術,在鎮上的壓縮機廠上班,一個月工資120多。

李長生把嫂子、妹妹、妹夫和老爹合理分工之後,三天製作了600多個皮包,送到批發市場又掙回來800塊錢。

三家人一合計,決定建一個大點的廠子,一家賣掉生豬湊錢出了3000塊錢,把老大家裡一畝多地的養豬場推平,不到十天時間建起來個廠棚,李長生又去省城買了五套生產裝置,又在村子裡找了幾個勤快省事的婦女,李長生做了廠長兼銷售,老爹負責技術指導,大哥負責裝置維護和原材料,妹妹負責財務記賬,妹夫負責生產,一天生產皮包1000個皮包,去掉聘請的工人工資,純利潤是1200元錢。

福山批發市場的老闆從外地拿過來幾個皮包新樣品,讓李長生仿著做,李長生也很有頭腦,去省城的時候,去了最大的商店買回來十幾個新穎的皮包,試著每個樣式做幾個放批發城試銷。

三個月過去,長生皮包廠就有了五畝地的廠房,三十五個一線工人,每天能夠製作1500多個,利潤近2000元。

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

周圍有點頭腦的人,看到李長生這個小子竟然辦起了工廠賺錢了,就也開始琢磨著用皮革廠的皮革,生產什麼樣的產品,一個月下來竟然又辦起了三個相關工廠,有六七十口子的勞動力在廠子裡打工掙錢。

朱汪村第一次感覺到本村的人口太少了,六十左右身體健康的老人竟然也跑到廠子裡,給看大門、打掃衛生、整理倉庫、打包發貨。

村裡有了錢,就能辦很多以前想辦沒辦成的事。

本村的大人都去上班了,孩子就缺乏人看啊,那好,李得來開了個兩委會,在本村成立個幼兒園,招聘了兩個高中女生當老師。

村裡有幾個老年人腿腳不方便,村裡成立個養老院,把村子裡所有不能繼續勞動的老人,全部送過去一日三餐,當然做兒女的得繳納生活費,村子裡聘請了兩個人專門侍候著。

今年秋天,朱汪村考出去一個大專生、一箇中專生、兩個高中生、十一個初中生,全部分別給予1000、800、700和300元的獎勵。

並且村裡還研究,凡是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學費,憑發票村裡全部給予報銷!

重陽節後,村子裡所有超過六十歲的老人,每月發放老年補助60元,結果引起全地區的轟動,以至於村裡七個孤獨老人,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也找到了夕陽伴侶,一時間成為佳話!

村子裡的老百姓透過短短一年時間,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都非常感謝支部書記李得來,李得來的威信那可是名響四方了!

一個皮革加工專業村呼之欲出

《重生八十年代當作家的小說》 第176章 鄉村企業(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