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暴富的江夏 (第1/2頁)
隨便老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尚香終於老實了,不再吵著鬧著要跟十三住一起了,但卻又重新提起了之前的條件。 劉啟直接忽略了她的無理取鬧,下令戍守的將士,若是她再吵鬧,就綁了雙手,將嘴巴塞起來。他既然都敢把這娘們關起來,就不在乎多得罪一點。 他之前竟然都沒想到這麼絕妙的辦法,白頭疼了兩回。 翌日,天氣晴朗,惠風和暢。 沒有陰雨霏霏的時候,江北的冬天也是非常溫和的。 程昱將賞賜的份額釐定好了,劉啟看了一遍,確認沒什麼問題之後,下令聚兵論賞。 但在這之前還有一件更為緊要的大事。 那就是埋葬那些死去的將士。 這一次,劉啟不但召集了江夏上下所有的將士,還把那些俘虜也帶了出來,讓他們共同見證,也為了接下來的分兵做一點鋪墊。 司馬徽選定的那塊墓地上,此刻已經密密麻麻的矗立了數百座墳塋。 這些都是之前兩戰陣亡的將士。 整個過程很安靜,老卒們早已適應了這沉重的一刻,甚至於默默的計算著自己的位置。 對於他們這些人而言,死後有塊墓地真是如登天一般難的事情。 但現在他們是有希望的。 有戰功就有田產和官職,死了也有墓地和田產。 身前身後事,劉啟都給他們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但對於那些俘虜而言,眼前的這一幕令他們非常的難以置信。 他們的表情比江夏郡兵第一次看到的時候還要豐富。 一個個的墓穴挖好了,將士們的棺木緩緩放了下去,又調整了一下方位之後,劉啟填了第一鍬土,此後是程昱、黃忠、趙廬三人,之後是高鼎、方滸等中層將校。 除了初來江夏的黃忠對這一項活動不是很熟悉之外,其他人也早已習以為常。 有些事情重複的去做,就會成為一群人的習慣。 哪怕他們以後不跟著劉啟幹了,但這項傳統也許會得到保留。 埋葬了戰死的將士之後,劉啟將前後兩戰所俘虜的敵兵分作了兩營,一營編入了郡兵,另一營則直接劃歸齊毦統率,作為他的中軍衛士。 就像曹操在拿下了青州兵之後才真正意義上有了征伐天下的資本一樣,劉啟經過這兩戰,也用孫權和劉備把自己肥起來了,他現在總算是也配有中軍了。 到現在為止,江夏郡兵擁有足足八千兵力。他的親衛在經歷前後三次的補充,也達到了三千人的規模,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軍衛士。除了孔邡所率親衛,以及齊毦所率的獨屬於劉啟自己的部曲之外,新編入的俘虜有兩千人。 而江夏水軍在經歷曹操前後兩次的增兵之後,現在也達到了七千人的規模。 之前押運糧秣軍資而來的那兩千兵力並沒有回去覆命,而是就地歸了劉啟。 前後兩次大戰,江夏的兵力暴增了足足三倍。 到了這一步,劉啟算是真正意義上有了掌控江夏的實力。 而他的名聲也漸漸在荊州的土地上傳揚了開來。 只是這一次不再是佔據念古洲那個最大的水賊劉啟,而是江夏太守虎將劉啟。 別人的虎將是形容詞,他是真虎將。 但是兵多了之後,很多問題也會接踵而來。 好在劉啟現在還有拄著柺杖的司馬徽,在他分兵之後,司馬徽就第一時間給了他一份名單。 三大營將士的基層將領,幾乎都被司馬徽安排了劉啟的故舊部屬。 司馬徽把這一件事,看得比任何事都要重要。 雖然他是荊襄士人中的翹楚,善講道理的文化人,但他所信奉的也依舊是刀槍裡出真理。 歷次兩戰之後,江夏迎來了短暫的和平時期。 劉啟大刀闊斧的開始對土地動手了,以屯田之名,他連賦稅也捎帶手給改了。 現在天下的賦稅制度很駁雜,甚至各州都有各州的辦法,北方大地現在都是以曹操之後制定的戶調徵收制度為依據,田租畝四升,戶出絹兩匹,綿二斤。 相比於以前的賦稅方式,老百姓的壓力確實是減輕不少,但依舊沉重。 可對於那些豪門大族而言,這樣的徵收方式只是他們手指頭縫裡稍微一漏就能解決的事。 劉啟可不想放過這些人,他下令直接按人頭算。 把攤丁入畝換了個殼子,套在了這些豪門大戶的身上,尋常百姓一家九、十口人已臻極限。 劉啟稍微寬泛了一點,戶口數以十二人為基礎單位,超出的人口則需要重新折算戶調。 也就是你家一百二十口人,那就按十戶人算。 為了有序推進這件事情,讓江夏儘快的穩定下來,恢復民生,劉啟直接動用了郡兵,挨家挨戶重點點名那些豪門大戶,隱匿人口的直接查辦,強行徵收。 但是為了不讓曹操挑他的刺,劉啟也用了不小的心思,把屯田的名義用到了極致。 在表面上他其實是在大刀闊斧的推進曹操的戶調製,擁護曹操的命令,只是在私下裡稍微加了點私貨,強行一視同仁的給加了口數的限制。 常說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 劉啟在江北各縣忙忙碌碌的轉悠了一圈,確實差點忘了歲月。 原本他擔心程昱那個傢伙,不敢大刀闊斧的做一些事
《三國之穿越赤壁之戰》 第134章 暴富的江夏(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