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3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埔軍校師生擔任軍、師、團長、參謀長、各級黨代表、政治部主任的人數很多,使北伐軍的軍事和政治素質都得到了有力加強。其中較多集中在總司令部的直屬團、隊和第1軍所屬各師,有的分散在北伐軍中擔任各基層連隊的軍事和政治骨幹。在北伐軍任軍級領導的,有軍長何應欽、軍黨代表繆斌、軍參謀長葉劍英、副軍長王伯齡等;主要由黃埔師生任師長、師參謀長、黨代表、團長和政治骨幹的,有王伯齡第1師、劉峙第2師、譚曙卿第3師、馮軼裴第14師、錢大鈞第20師、嚴重第21師、陳繼承第22師及張貞獨立師等。第4軍葉挺“獨立團”中,有黃埔教官楊寧(朝鮮人)、袁也烈,第1期畢業生周士第、曹淵、許繼慎、董仲明、胡煥文,第2期學生吳道南、練國樑、盧德銘、張堂坤、蔡晴川等,分任參謀長、參謀、營長、連長、隊長和政治骨幹,他們都是共產黨員,戰鬥中尤為英勇。參戰的黃埔軍校師生和武器數量,相當於兩個軍的實力。黃埔師生是北伐軍的重要力量,他們衝鋒陷陣,破敵攻城,立下戰功。

黃埔軍校師生在開赴北伐前線的途中

在著名的汀泗橋之戰、賀勝橋之戰中,黃埔師生與兄弟北伐軍共同戰鬥,最先突破敵軍陣地,為克天險、破要塞立下首功。他們帶動全軍殲滅吳佩孚主力,打破敵陣大門,為北伐軍掃蕩湘贛敵軍,長驅直進鋪平了道路。武漢之戰,由鄧演達擔任攻城司令,第4軍葉挺“獨立團”主攻武昌城,劉峙第2師投入戰鬥,隨軍第6期入伍生也參加挖地道攻城,最後勝利破城。

在湘鄂戰場的第3、第4、第8軍進軍河南,打敗奉軍,進佔鄭州。軍中黃埔生英勇赴敵,慷慨犧牲。南昌之戰,王伯齡第1師、劉峙第2師、第6軍各師部隊與孫傳芳強敵展開惡戰,兩次攻入南昌又兩次撤出,犧牲慘重。師長王伯齡陷入重圍,在前線失蹤20余天。第三次是兄弟軍馳赴增援,金佛莊也率部投入作戰,首先進城,終於全殲孫傳芳江南主力,確保總司令部進駐南昌。

東路軍何應欽為總指揮,率譚曙卿第3師、錢大鈞第20師、馮軼裴第14師、張貞獨立師和潮州分校炮兵團向閩浙戰場進軍。嚴重第21師、陳繼承第22師轉戰浙贛各地,勝利攻取杭州城。閩省敵軍聞吳佩孚、孫傳芳接連敗北,都畏懼北伐軍的聲威而無法抵抗,福州守敵舉旗投降。孫軍總司令周蔭人被擒,浙閩兩省很快被光復,北伐各軍再向江蘇前進。以黃埔師生為主力的部隊先後雲集江蘇戰場,迅速佔領孫傳芳的最後巢穴南京、上海,繼而渡江北上進佔徐州。這時,北伐軍從最初的8個軍,不到1年就擴充增編為30多個軍。長江流域中下游各個省,大半個中國均為北伐軍所有,創我國武裝反帝反封建的鼎盛時期,黃埔師生在其中建立了功勳。

共產黨人是北伐前線和後方政治戰線的主力軍。惲代英、聶榮臻等先後開赴前線。留校的熊雄、安體誠、張秋人、蕭楚女、楊其綱、王懋廷等仍是軍校主要骨幹和核心。黃埔軍校出版的《黃埔日刊》、《黃埔潮》、《革命軍》,武漢分校出版的《革命生活》,各個時期出版特刊、專號,以及供學生用的政治讀物、講義、課本,都大力進行革命教育,鼓動投身北伐鬥爭。《黃埔日刊》被稱為“東方人民的號角”,中外發行,日銷5萬份,影響之大,為國內普通報刊所難以匹敵。《黃埔潮》週刊奉命發往北伐各軍每營1本,第1軍所屬各師以黃埔師生最多,則每連1本,用以傳遞資訊,鼓舞士氣,指導戰鬥。軍校書報刊中的宣言、通電、社論、短評、傳單大多出自共產黨人之手。惲代英、熊雄、蕭楚女等人尤以文才出眾著名。由於師生們分散在各軍、各地、無論前線和後方都配合作戰,於是形成一支既分散又統一的政治勁旅,與軍事進攻並駕齊驅。為鼓舞士氣,瓦解敵軍,爭取民心取得了顯著的業績。

在北伐戰爭中,還有一批活躍在敵人後方的黃埔軍校師生。他們在北伐軍出師前後,深入敵人營壘,隱姓埋名,刺探軍情,在無形戰線上同敵人開展鬥智鬥勇的鬥爭。他們或請纓或受派,都能勇敢地到敵人後方去。在河南、湖北、湖南、江蘇、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均派有負責人執行這種任務。軍校教官茅延楨早在1925年底東征結束後,便到河南進行地下工作。徐向前與幾位第1期同學向校部請纓,回到北方從事政治工作。1926年底,周恩來秘密進駐上海,在1927年3月領導兩次工人武裝起義,參加總罷工人數從36萬人增至80萬人。直接與張宗昌守城敵軍作戰的工

北伐出征前的黃埔軍校學生

人武裝達1萬多人,殲

《中國黃埔軍校網首頁》 第3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