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套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品:聊齋志異
作者:清·蒲松齡
內容簡介: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多數作品透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據說作者蒲松齡在寫這部《聊齋志異》時,專門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請喝茶的人給他講故事,講過後可不付茶錢,聽完之後再作修改寫到書裡面去,寫成此書。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蒐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蒐集編定為《蒲松齡集》。
正文
前言
《聊齋志異》曾被認為是文言小說之集大成者。單從作者所使用的語言和某些表現手法來看,這個評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從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縱橫面來看,這個評價就不夠全面了。因此還需要作進一步的伸說。
中國古代小說有兩個發展系統。一個系統屬文言,起自六朝的志怪而盛於唐的傳奇;一個系統屬白話,起於由唐宋時的說話而形成的話本,進而發展到大部頭的長篇章回小說。文是文,白是白,界限分明。當然,也有個別例外,如以文言寫章回小說者。但是,這兩個系統之間並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互相影響,互相競賽,甚至有鬥爭。從這個角度來考察,《聊齋志異》的出現,就不單純的是文言小說自然地順利地直線地發展的結果。
魯迅曾經說過,《聊齋志異》是“用傳奇法,而以志怪”。細按原意,當是指用傳奇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志怪式的題材或內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這種文言小說的優點,所以魯迅把它列入了“擬晉唐小說”,正確地指出了它的淵源。蒲松齡自己也承認是“才非幹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是自覺地有意識地來繼承這一小說傳統的,是踏著前人開闢的創作道路前進的。然而,從當時的情況講,這條路已經是歧路了。他以自己畢生的主要精力,又把歧路引直成寬平的大道,樹下了歷史的紀念碑。
《聊齋志異》是清初十七世紀的作品,上距幹寶的《搜神記》已千年以上,距唐傳奇的興盛也近千年。對於文言小說的發展來說,《聊齋志異》的出現,實在是“文起千年之衰”,其功不在“文起八代之衰”以下。
按照魯迅的說法,中國古代嚴格意義的小說從唐代才開始出現,“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以前的志怪書不僅是“粗陳梗概”,“非有意為小說”,而且“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更無誠妄之別矣”。以志怪書的代表作《搜神記》為例,作者幹寶就表明其創作動機是“發明神道之不誣”。蒲松齡自謙非幹寶之才而“雅愛搜
《聊齋志異的志是什麼意思》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