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跨維生態網 (第1/3頁)
鴻鈞長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見這最後一段資訊記錄著——
“根據我另一個觀察到的現象,我發現,其實除了表層的矽化物晶層,這顆星球的內部也有引敏特性的物質,只不過,其對引力波敏感的具體表現與矽化物晶層不一樣——並非是活躍物質隨波的頻率與振幅同步振盪,而是其引敏物質受引力波影響後,可以將引力波攜帶的能量進行轉化儲存——這星球的內部物質中,積蓄的能量已經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量級了,我剛才用零點真空能製造緻密壓縮點所產生的那點引力波,在掃描矽化物晶層後,餘波盡數被裡層的內部物質吸收了,而這,竟使其內部積蓄的能量在數量上所有增變,當然,僅僅只是微小至極的增變而已,就像大海里突然增加了一滴水!不過,即便是這樣,也已經能證明這些物質具有轉化儲存引力波能的特性了!
瞭解了這點後,再結合此星球所繞轉的恆星狀態,就不難推測出,這些能量很可能就來自於這顆恆星,並且是來自於其被中子星撞擊闖入的那個時期,因為也只有那個時期,恆星才會爆發出規模可觀的引力波能,以供此星球內部的這些物質吸收儲存!
而且,這些物質在積蓄了海量引力波能後,又會激發出它們的另一個特性——這些物質吸收引力波能飽和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如放射性元素衰變一樣,原子核內呈週期性的開始放射出一種中微子,一種特性十分奇特的中微子!
這是一種極其微小的中微子,質量比宇宙空間中常見的那些中微子都要小,它們在被放射的時候,與其它輻射出的粒子一樣,都是以束線的形式放射而出,在波粒二象性中體現出了強烈的波動性,而且,與一般的放射束線不同的是,這種中微子束線不需要透過腦電波,就能直接與生物大腦中正在活躍的思維發生干涉,且其干涉的敏感度與穿透性,遠超人腦自身所產生的腦電波數萬個數量級——可以說,只要是在這種中微子束線覆蓋籠罩的區域內,哪怕是處於這顆星球的兩端,這種中微子束線也能在剎那之間,將一個大腦正在發生的思維活動透過干涉傳遞過來,將兩端的大腦思維進行‘連線’,且中間可以杜絕任何物質的干擾阻隔,不會丟失任何資訊細節。
而且,進一步對這種中微子束線進行資料分析與運算,還可以大致知道,它是一種干涉頻段非常寬的束線,就像是自帶了萬用的通訊協議埠。如果這種束線是籠罩在地球上,那包括昆蟲在內的所有擁有神經元的生物,都將被接入這張龐大的束線網中,互相連線起來,形成出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系統——任何一個生物個體在思維活躍的瞬間所產生的資訊,都將在瞬間,被及時共享給網路中的其它個體——那麼多簡單的、複雜的、擁有不同智慧程度的生物神經,在這個共同的巨大網路裡,完全共享著所有的及時思維活動,這樣的環境與形態真的在地球存在,那麼,在地球上,生命與文明的發展演進將截然不同吧——不管是不同種類生物的神經元相互‘學習’,在‘學習’中互相改進吸收對方優點,趨於同化,最後甚至是消除了相互之間的個體意識,形成出一個巨大的只有一個意識的生命型態;還是因為資訊共享透明,加速了食物鏈之間的吞吃程序,最後導致整個生態失衡崩潰,或者導致極少數勢均力敵的群體或個體存活下來,並相互間找到另外的途徑,解決了食物鏈崩潰後的能量補充問題;還是這種環境與形態本身,從一開始就形成不出不同種群的差異,從一開始,就向著另一個我還推測不到的未知方向發展——總之,真去假設的話,將有無限的可能性,但無論是哪種可能,都將不會是地球現有文明的樣子了!
所以,如果這顆星球真被用來做過有關生命文明的試驗場,那麼,這種呈週期放射的中微子束線環境,極有可能也是人工設計的,是這個試驗場生態環境所需的一部分。
而如果連這種中微子束線,在這之中都是如此重要的角色的話,回過頭再來看引力波,那麼,我覺得,引力波在這之中的作用,就絕不僅僅只有顯示訊號與能量來源的作用了——這中微子再特殊,都還是一種中微子,還是屬於三維粒子中的一種,其對資訊的傳播與連線還是有範圍侷限的,雖然可以穿透大部分物質的阻止,但沒辦法不受維度塌縮的影響;而引力波則是密度超大的物質才產生的,是一種簡併態,根本不受坍縮降維的影響,在資訊的連線與傳播上,是一種還要優於中微子的東西——所以,在這個試驗場中,引力波的應用,應該強於這中微子束線的應用才是!
不知道是他們的科技水平有限,還不能更好的利用引力波?還是我的觀察探測能力有限,沒有發現到他們更好的利用
《十三朵玫瑰花拼接》 第179章 跨維生態網(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