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6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義的方向發展:日本國會透過法案,將侵略世界時使用過的國旗、國歌合法化,又與美國簽定安保條約防衛指標,以及共同發展導彈防禦系統計劃。

而全球的華人,對於日本至今不肯為侵略中國的罪行認錯、道歉與賠償,當然是既憤怒又不滿,但是非常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就連中國人對於抗日戰爭歷史的真相原委,也同樣的受到政治干擾,而處於扭曲與淡化的盲點之中。就以西方中國缺席的二次世界大戰史而言,如何能夠解釋日軍超過三分之一的軍力,陷在中國戰區的事實,這八十萬到一百二十萬的部隊若不是在中國戰區動彈不得,那麼日軍早已可以打通印度,直入中東與納粹會師,或是威脅蘇聯在西伯利亞的紅軍無法全力西調與納粹決戰,也可以攻陷澳洲,讓太平洋戰爭發生地緣結構的改變。這些都是會影響到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戰略變化,沒有中國的從始至終的奮戰,結果根本就會不一樣了。

西方的歷史學者如何解釋,為什麼可以略而不提的中國,卻會成為聯合國四強宣言、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的主要發起國,這些歷史會議與宣言,決定了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運作架構,以及戰後世界結構的重整。更不要忘記,在二次世界大戰此之前,中國還是一個被西方國家欺凌的半殖民地的國家,受到所有不平等條約的壓迫,未能享有完整的國家主權。

西方的歷史學者如何解釋,中日戰爭中的二十三場會戰(雙方兵力十萬以上的作戰稱做會戰,這是日軍的計算數目,中國方面是二十二場會戰),其中有幾場大戰,其規模與死傷,都是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與最為慘烈的記錄。

抗日戰爭歷史的真相受到扭曲

而中國方面,假如只知平型關、百團大戰,盧溝橋、臺兒莊、再加上南京大屠殺,那麼就真的難怪日本人不會認真看待中國人的歷史真相要求了,因為這幾場的作戰,還是中日戰爭中的次要作戰(連會戰都稱不上,其中比較重要的臺兒莊作戰,也是整個徐州會戰的前半段),假如中國人自己都搞不懂抗日戰爭的歷史的主流與重心,日本人當然也就樂得敷衍混過了。跟日本人至少要提出淞滬、太原、徐州、武漢、長沙(三次)、豫南、桂南、鄂西、常德與衡陽會戰,那才是點到中日戰爭歷史重點的說法。假如中國只靠「麻雀戰爭」來對抗日本的大軍,中國哪裡會有出席開羅會議、發表波茨坦宣言、成為聯合國創始四強、以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與資格?這些都是要靠實力與真實的貢獻才能爭到的。

發生在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的八一三淞滬大會戰,是中日戰爭中,最大規模的會戰——中國動員了八十萬部隊,日本動員二十七萬的陸海空三軍,在上海及附近打的一場戰況空前的大兵團戰役,淞滬會戰的規模與死傷,都是二次世界大戰記錄中最大的一次會戰。無論是諾曼地與硫磺島,都不能與它相比。就歷史而論,這場戰爭才是決定中日全面戰爭的歷史之戰,雖然就時序而言,盧溝橋事變無法結案而最終引發中日戰爭,但是當時中日雙方卻都沒有因盧溝橋事變而決定進行全面的決戰,等到八一三淞滬會戰開打之後,八月十四日,國民政府發表「抗戰自衛書」;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全國動員,成立作戰大本營,中日的全面戰爭才算進入了不迴歸點。

茲值世紀末的最後一次八一三大戰紀念日,當向這個抗日戰爭史裡,最大規模的戰役中所有英勇不屈的中國軍民,致以無限的敬意;而《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1931…1945)》的第二十二章應可作為一個深刻的紀念。在二十一世紀的未來,中國人仍要為抗日戰爭的歷史真相,追求歷史應有的正義,否則日本如何會記得它在二次世界大戰的罪行,中國又如何讓所有犧牲的軍民,得到應有的歷史公道?

附錄

文史資料載:

1

“七七”事變以來,中國抗戰後方所需各種戰略和各種民用物資:汽油、煤油、柴油、橡膠、汽車配件的百分之百,藥品、鋼材、棉紗、白糖、紙張的百分之九十,都須從西方進口。如果日軍切斷滇緬公路,斷絕中國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聯絡,中國國內的各種戰略物資儲存最多隻夠維持三個月。難怪當時重慶的外交部長宋子文也不得不驚呼:

“……倘若日寇進犯緬甸,斷我賴以生存之滇緬路,我後方軍民則無異困守孤城,坐以待斃……”(《中國國民黨大事記》)

十二月,侵泰日軍第十五軍先頭部隊入侵緬甸南部維多利亞角,直接威脅仰光和滇緬公路,而英國人在緬甸的全部兵力總共只有兩個英緬師。

《中日戰爭爆發》 第8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