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導言:30年的帝國輓歌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1924年宣統皇帝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其間的30年對滿清皇室而言如白駒過隙。就在馮玉祥的革命軍逼宮之前,溥儀還在過著〃不知東方之既白〃的日子。但這30年於中國,卻是苦難的30年,也是大變革的30年。儘管在很長時間裡,以〃天朝上國〃自居的中國,都排斥變革,認為完美無缺的自己並不需要做什麼變化。甲午戰爭徹底擊碎了中國人的上國夢,讓中國人痛並清醒地意識到,自己遜色於外國的並不僅僅是長槍和大炮。
紫禁城內外都響起了〃求變革〃的聲音。那些〃西體不如中體〃的自我安慰已經經不起現實的考證。幾千年來,中國一直奉行著君主專制的皇權政治,甚至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中國這樣強大的皇權。從公元前221年開始,皇帝就是中國的最高權威。但是起初,人們並沒有意識到中國的積弱就起於那個隻手遮天的皇權。揹負著封建色彩的知識分子們也順其自然地將強國振邦的希望寄託在〃皇帝〃身上。
於是,1898年康有為等知識分子上書光緒,要求立憲制,設議院,廢科舉,譯新書,還要求興工商,建軍隊,育新人。讓康有為等失望的是,羸弱的光緒終究不是日本的明治天皇,中國的封建體制也比日本的強大和頑固得太多。戊戌變法在戊戌政變中匆匆收場,維新志士逃的逃,死的死,光緒本人也被幽禁在了瀛臺。
那個被世人稱作慈禧的老太太在事實上坐主著中國江山,成為皇權的真正持有者。1900年,一個新世紀的開始,義和團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中國南北。他們高喊扶清滅洋,以為只要將那些和〃洋〃字沾邊的東西從中國的土地上剷除殆盡,中國就能重回到往昔的安寧之中。可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仍以悲劇收場,他們誓死要〃扶〃的清政府,已油盡燈枯。那個以強硬著稱的慈禧在洋人們的威逼下,一面出逃紫禁城,一面下令剿殺義和團,直到《辛丑條約》簽訂後,才戰戰兢兢地重回京城。
慈禧違心地說著〃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她感覺到民心的離散,皇權的不穩,她試圖用主動改良,來挽救大清江山,她頒佈了變法上諭,派大臣巡遊各國考察憲政。她也發現,英國之強不在於維多利亞女王有多聰明,而在於它有個才人雲集的議會。可是,這作為自救的新政,於鞏固大清衰微的皇權而言,已經太晚了。已經有中國人醒悟到,皇是皇,國是國。皇權無以挽救中國,皇權是中國的病根。
革命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
1908年光緒、慈禧先後駕崩,年幼的溥儀登上皇位。強主去世幼主新立,清王朝的統治階層已分崩離析,這正是革命的大好時機。〃反帝必先反清〃的理念宣揚起來,茁壯成長。長沙發生了暴力搶米事件,萊陽出現了抗捐起義……革命浪潮滾滾襲來,武昌起義爆發了,綿延2000多年的皇權政治在轉瞬間灰飛煙滅。
。§虹§橋書§吧§
第2節:導言:30年的帝國輓歌(2)
1912年2月,宣統遜位。中國人丟開了皇帝立起了總統。三權分立、契約政府、民主選舉、議會共和……一系列新鮮的政治名詞紛紛登場。大清帝國變成了中華民國,革命者孫中山當仁不讓地成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但是,那些取自西方的共和思想、政治制度,真的能在中國紮下根麼?立新並不比革舊容易,新成立的政府使盡渾身解數為中國更換新貌。它廢除主奴身份,取消原清朝法律中所有關於〃賤民〃的條令,卻除不盡中國人忠君效主的情愫。它剪了國人的辮子,卻剪不斷國人的傳統情結。它鼓勵工商,振興農業,可在列強橫行,戰亂頻發的動盪時局下,中國的國力仍疲弱不堪。臨時政府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也讓民主思想在中國得到更廣泛地傳播。但這些還不足以讓中國真正地脫胎換骨,涅槃重生。大清的皇帝妃子們還好端端地住在紫禁城裡,他們似乎並不相信〃大清王朝已成歷史〃,每天還會有臣子去給溥儀請安。
而革命家孫中山還未來得及奠定好共和的基礎,就被野心家袁世凱頂替了職務。
袁世凱一點點地侵吞著革命果實,試圖將民國政府改造成繞著他袁世凱起舞的小朝廷。孫中山聯絡革命黨掀起了討袁之戰,結果討袁不成,反倒為袁世凱所討。在鎮壓完那些不馴服的聲音後,袁世凱開始大搖大擺地復辟帝制,在1915年12月宣佈建立中華帝國,定元洪憲。他搬到了紫禁城裡,和遜帝溥儀開始了〃同一屋簷下〃的生活。
但是,袁世凱
《最後的皇帝免費觀看完整版》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