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6部分 (第1/4頁)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喬向文道了聲謝,看著吳琴一連串的動作中,若有所思。

吳琴被他一直盯著,紅了臉,喬向文突然反應了過來,收回目光。

幾個人大笑了起來開玩笑,

“頭一次看到吳琴臉紅。”

“吳琴,幸福啊,喬部長都看了你那麼久。”

“小百靈,部長看你那麼久,你也對著他看看!”

善意的玩笑,把會議的氣氛搞得非常活躍。

社會部就象一個大家庭,吳琴就像小妹妹,受到大家的寵愛。

喬向東整理了一下思緒,拿起煙又發了一圈,自己不緊不慢地點上。

這是一個標誌性的動作。

大家知道,他們的喬部長有招了。

部裡大家都知道,開會一般喬向文發兩次煙,第一次是會議開始進入討論的時候,髮圈煙,意思是請大家暢所欲言,我用香菸換你們的主意。

第二次,就象此刻,討論結束,他已經有了方案,成竹在胸。這一圈的香菸,意思是請大家幹活認真。

有人背後這樣歸納過,喬向文聽到後一笑了之。

事後想想,自己好像的確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想的。

剛才,他是從一杯好茶被菸灰攪渾想到了一個主意。

一杯清茶,因為一堆菸灰而無法再喝,失去了作用,只好作廢,如果把張忠孝比作茶杯,如果我們用什麼辦法,滲透進去,讓他沒有辦法完成任務,成為一個廢人,如此一來,社會部的任務不也同樣可以順利完成?

這茶杯與人的原理難道不是一樣的?

喬向文思路清晰地把自己的“茶杯設想”談了出來。

幾個人聽了,連聲叫好。

這個辦法確實比派人盯梢好多了,而且可以掌握工作主動權。只要廢了張忠孝,攪渾這盤棋局,不怕沒好戲看。

頭就是頭,大家由衷地佩服著。

劉勝還不忘開句玩笑:

“喬部長,今天你可得好好感謝吳琴啊,她今天可成為你的靈感了。”

吳琴聽了,臉上一陣發熱,連忙呸了一口,笑罵道: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喬向文收起筆記本,笑道,“吳琴不但是靈感,還是藥引子!”

“藥引子?”眾人不解。

喬向文招呼大家坐近些,一一說開。

當天下午,行動方案上報支隊,代號“拔刺”行動。

鑼鼓敲了起來,龍船舞了起來。

彩旗飄揚,鞭炮齊鳴

7月20號,臨水各界專門舉行了歡迎會。

幾千名群眾夾道歡迎,國民政府的縣長隆重致辭。

採訪團一行所到之處,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藍眼睛、高鼻子的幾名外國記者,說著肌理哇啦的外國話,惹得鄉親們爭相圍觀。

集體採訪之外,這些老外記者一個個都很敬業,非要拉著翻譯穿街過巷,深入到老百姓中間,詳細詢問老鄉們對日本鬼子的印象。對國民黨軍隊和八路軍,還一定要大家做個比較,這可為難了一旁作陪的當地官員,只好請翻譯胡亂翻一下。

因為老鄉們總是習慣把國民黨叫做刮民黨,收刮民脂民膏,欺壓鄉里百姓。

如果按照這個意思翻譯,那還了得,蔣委員長還不氣炸了肺。

張忠孝大約一米七五的身高,身材魁梧,頭髮抹得發亮,一件對襟短袖,看上去風流倜儻。

一隻相機,一隻包,從不離身。

一到臨水,他立刻活躍了起來。

上午參加了集體採訪,下午就開始在縣城獨自活動。

他謝絕了當地的陪同,一個人戴副墨鏡,夾著包,穿大街,過小巷,看上去就像是一名遊客。

漫步行走在這個魯南小城,不時問上當地人幾句,好像是在問路。

有意無意,他會悄悄觀察,有沒有跟蹤者,有沒有可疑的人潛伏在周圍。

烈日炎炎,太陽斜打著,火燒一樣灼著面板,地上也像著了火。蟬兒在高高的樹上熱得不知所措,不停的叫“知了,知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來往穿梭的騾馬張大鼻孔,小商小販都躲到樹蔭下面,頭頂上的柳樹像蔫了似的,枝條無精打彩地低垂著。

閒逛了一圈,火辣的太陽讓他的襯衫後背溼了一大片。

在一家大光明照相館前,在確信沒人盯梢以後,他走了進去。

這是他臨水之行的第一

《北上南下之爭完整版》 第1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