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5章 機槍的選擇,對未來騎兵的暢享 (第1/2頁)

柚皮max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對機槍的設計,鍾焱當時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便是,他記憶中的二戰時期德意志第三帝國使用的MG42通用機槍 作為一款通用機槍,不僅可以進行陸地作戰也可以進行防空作戰,更為重要的是它快捷而且節省成本的加工方式 相對於它的鼻祖mg 34加工時要用到的大量挫銷工藝,Mg42的大部分零件都是衝壓而成,而且的加工時長也只是Mg34的一半,加工所消耗的材料也只佔MG34的1/4,比Mg34整整少消耗約27公斤 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卓越的效能,MG-42通用機槍又被稱為“希特勒電鋸”為7.92毫米口徑,發射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 全槍長度1219毫米、槍管長度533毫米、空槍含兩腳架重11.6千克、供彈方式為50發或300發彈鏈、理論射速1200~1500發/分鐘、槍口初速755米/秒、有效射程800~1000米 而這都得易於他的滾柱閉鎖機構(ps:有興趣的可以看結尾處的講解) 唯一存在詬病的地方就是因為它極其恐怖的射速而導致他的槍管每打完150發子彈之後就會過分發熱不能繼續進行攻擊 所以常常進行連點射,他的射速控制在每分鐘700到800發,不過他更換槍管起來也十分簡單,只需要開啟位於槍管連線處氣冷散熱套筒到一個卡口槍管便會彈出來 無需戴專業的隔熱手套,只需要用一顆子彈插到它的一對圓形介面處就能讓它剝離出來 整個更換槍管的時間十分迅速熟練計程車兵在3到5秒內就能進行完換裝,而這點時間往往比更換彈鏈要快的多 但同樣因為他槍口的這種浮動式設計,讓它的射擊精度不是那麼的準確,但作為機槍這也無傷大雅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納粹德國最後的時期為了進一步節省原料,在MG42的基礎上進一步研製上MG45 MG45通用機槍(或被稱為MG42V通用機槍,“V”意指簡化版)雖然從MG42改進而來,但這兩者的操作機理完全不同,MG45創造性地在通用機槍上採用了延遲反衝槍機而非MG42的滾轉式(或滾柱式)槍機 這樣的設計使它的理論射速來到了恐怖的1800發每分鐘,不過因為納粹德國的戰敗MG45最終還是沒有量產,隻手搓出了10挺樣機據說還是在一個鐵桶廠內, 最後被蘇聯繳獲,在蘇聯後來對它測試中對它進行了如下評價 “一項不成熟的設計,雖然相較於原版(指MG42)已有減重,但槍機仍十分笨重,射速過高,精度也很差,拆解極其不方便,這可能只是個半成品,連最基本的自動射擊也沒有設計完備。” 不會據說他的設計師在美國的回形針計劃下後來完善了這把機槍定為MG60,並且解決了MG45存在的問題 不過這些都不是鍾焱所要擔心的了,雖然MG42追求極簡工藝,但是它的鍍鉻槍管可是其中萬萬不可少的 鉻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1%,居第17位。呈遊離態的自然鉻極其罕見,主要存在於鉻鉛礦中 按照在地殼中的含量,鉻屬於分佈較廣的元素之一。它比在它以前發現的鈷、鎳、鉬、鎢都多。這可能是由於鉻的天然化合物很穩定,不易溶於水,還原比較困難 因此想要得到鉻就必須要有電爐,要想有電爐就要有發電站 鍾焱不由得懷念當身後有完備的工業建設時的時光,現在的他頗有一股公公夜鑑春宮圖——有心無力之感,建設之路任重道遠呀 或許是他步子邁得太大了,不如就用馬克沁吧,雖然存在不少詬病但勝在工藝簡單用高碳鋼便好,有點追求的話也可以用鐵錳合金 當然是不能全抄馬克沁了還是要再設計潤色一下 鍾焱騎在馬上想這些問題想的出神,走在旁邊的李破虜也沒有打擾,鍾焱在腦袋規劃了個大概之後將機槍和騎兵將於了李破虜 “神奇當真神奇,步槍和野戰炮已經是屬下難以想象的了剛剛瞭解不久,就又出現了機槍這種武器” 李破虜不知道這是今天的第幾次感嘆了 鍾焱說:“戰爭的必然發展結果,以後還有更多的更好的武器等著你們呢” 李破虜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那我們現在就只需要一支高機動的進行突擊任務的騎兵,人數的話得要人,實在為難的話7000人也尚可” 鍾焱笑著說 “這可要不少家底,不過咱們要搞就要一步到位,我的打算是組建槍騎兵武器同樣是步槍,對現在的莫辛納甘稍稍改動便可,依靠步槍遠超弓箭的射程選擇耐力較好的馬匹完全可以用放風箏戰術” (PS:上一章說要解釋一下滾柱閉鎖機構,我給忘了在這裡簡單說一下 大體原理就是下面這樣,閉鎖時,子彈在彈膛裡面,閉鎖滾柱卡在槍管節套內的閉鎖槽內,這個閉鎖屬於一個半剛性閉鎖。子彈擊發後,產生的高壓氣體,將槍機向後推,在膛壓最高的時候保持鎖定,推

《現代鋼鐵洪流徵服異世界》 第175章 機槍的選擇,對未來騎兵的暢享(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