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品:紅塵陷落

作者:小葉秀子

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人們對婚姻就不斷提出擁護和反對的意見。有這麼一個典故:一個青年向哲人徵詢關於結婚的看法時,哲人答道:“我能說什麼呢?你結婚就是了。”

本術收錄了三次離婚浪潮、高天上流雲、真實的謊言、金幣的兩面、婚姻:消費與“克隆”、找不回的世界等。

正文

引子 雕花婚床

自古以來,人們對婚姻就不斷提出擁護和反對的意見。有這麼一個典故:一個青年向哲人徵詢關於結婚的看法時,哲人答道:“我能說什麼呢?你結婚就是了。”

“可是,”那年輕人說,“我覺得做一個單身漢挺不錯的。”

“那麼,你不結婚就是了。”哲人說。

“是啊!但是,這樣我將終生孤獨。所羅門經典上說:孤獨的人是不幸的。”

“那麼天啊!你結婚就是了。”

“但,”年輕人又說,“如果不幸我病倒了,不能履行婚姻的義務,我的妻不耐煩我的憔悴,看上了別的男人,我將蒙羞受辱,豈不完了?”

“那麼,你不結婚就是了。”哲人說。

“這樣一來,我將永遠沒有後代……”詢問者一臉憂慮。

哲人狡黠地笑笑:“那麼,看在上帝的份上,你結婚就是了麼。”

哲人的回答其實沒有回答任何問題,有點像在玩文字遊戲。你有某種被欺騙的感覺,但同時你不得不承認,你可能需要這種回答——因為你問了第三者一個永遠無法從第三者那兒得到回答的問題。

哲人的明智來自於他的困惑,其狡黠實則是天大的誠實。

在此以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眾所周知,他妻子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悍婦之一)說得更直接:“結婚也罷,不結婚也罷——反正你左右都會後悔的。”自然,他的話裡多了一份“過來人”的人生況味,有一種隱隱的荒涼感。直到19世紀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拜倫還如此這般地大發感慨:“可怕的是:既不能和女人一起生活,也不能過沒有女人的生活。”

當然,今天的女人也完全可以這樣回擊大男子主義者拜倫:“既不能和男人一起生活,也不能過沒有男人的生活。是不是?”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深刻的片面,片面的深刻。

不管怎樣,男人與女人之間最平凡也最神聖的關係——婚姻關係,從其原始狀態起,便具有了個人與社會的兩重性,而且隨著較先進的文明不斷戰勝較落後的文明,一夫一妻制逐漸取代其他婚姻形式,這種兩重性越來越明顯和複雜。

婚姻,簡言之是愛情色彩加伴侶關係。美國倫理學家布羅克指出:“婚姻的建立是羅曼蒂克、性愛和實際需求的奇異結合。”

關於“結合”,希臘神話說,宙斯把四手四足兩面的人分成了兩半,於是,塵世之中,這一半想念那一半,茶飯不思,輾轉反側,這一半尋找那一半,不畏艱難,天涯海角。

於是,有了愛情苦苦的追求,有了婚姻甜甜的享受。尤其那象徵美滿的圓形結婚戒指,不管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都受到人們的崇敬和祝福。

傳說歸傳說,生活中人們對待婚姻的態度總是矛盾的:肯定讚美者,自不待言。否定貶抑者說:結婚如上鎖,甚至如同套上絞索,只有死亡才能解脫之;怏怏不樂者說:結婚是為女人發明的玩藝,男人只能勉強忍受;虛無者說:結婚嘛,年紀較小時還不應當,年紀較大時已無必要……種種種種。

最有思辨意味的說法是:一對夫婦,總依著兩人中較為庸碌的一方之水準而生活的。以此為準的許多哲學家政治家藝術家科學家,終生未談嫁娶,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無論從哪方面看婚姻,肯定也好否定也好,正確也罷錯誤也罷,人們總是激情依舊,創造力猶在。事實上,自從婚姻問世以來,人們就總想衝破已有的婚姻習俗的制約;而當衝破它之後,又希望以一種新的婚姻法規來約束自己。婚姻就永遠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了,一個分析研討得越深人反而越會引起無窮無盡的爭論的問題。

人們對待婚姻的態度不僅是矛盾的,且常常是自相矛盾的,具體到個人,就有了著名的“圍城說”。但我們也注意到,由“圍城說”而發展到今天的“懶得結婚”、“懶得離婚”現象,已不僅僅是個別人婚姻的困惑和失望。而是人類普遍的精神委靡的一種表現了。

愛情和婚姻都是一種生活的聯結,但常

《紅塵相思淚原唱》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