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京師風雲 第六十二章 土豆戰爭 (第1/3頁)
燕市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易萬沒想到,李勝義居然把普通土豆變成了政治意義的戰爭。
李易到達遼陽,親身感受到了這塊土地的蓬勃活力。心很得意:他知道李勝義鬼點子多,好動心眼。如今看,讓李勝義第一個進軍遼東,果然打出了一片天地。
弓長嶺鐵礦是很難得的超級富礦。
國是個鐵礦很多,但是富礦很少的國家。平均礦石含鐵量是20%——40%,可是弓長嶺這條富礦達到70%.
科學家們曾發現,凡是大規模的普通礦山群,一般都會有富礦出現。好似野馬群會出現馬王一個道理。萬物有靈,莫非礦也如此?
遼東這片礦脈,涵蓋了後世的遼陽、鞍山、本溪龐大的面積,後世孕育出倆個超級大鋼鐵廠:鞍鋼和本鋼。小一些的鋼鐵廠那無數了。
富礦的含義不僅僅是出鐵率高那麼簡單,還涉及到鐵的純度也會提高。
這處礦脈在梁鬆手裡,真的搞得是半死不活。因為說不定哪天建虜過來擄掠殺人,這規模怎麼可能得去?
李勝義不一樣,放眼遼東,他不去欺侮別人,那是別人運氣好。他的幾個營,經常都要長途軍訓。騎兵速度快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玩過界那也是常有的事,不過各方勢力都讓著這貨,誰讓人家開荒團活力足,好運動呢。
現在他佔下這富鐵礦,誰還敢打他的算盤?
李勝義擄來努爾哈赤的工匠營,最開始打算挪到遼河邊做苦力。後來打算一半繼續做工匠,一半種土豆。後來李勝義發現,還是無工不富,工匠營又做回了老本行。
弓箭什麼的是不做了,鐵槍鐵刀更扔一邊,工匠們開始大規模生產鐵鍋、鐵盆、菜刀、鐵鍬、爬犁的犁頭。
剛開始這些工匠惶惶不可終日,後來發現在開荒團這裡,吃得飽,也吃得好。李勝義還按招工標準每人每月給一石糧食,這好地方哪找去,都樂不思蜀了。
至於鐵器咋賣?不用出門,各家大地主的訂單排的滿滿的。當然,李勝義是每家都公平供給,價格大明的貴些。不過大家都能接受。因為第一,這裡的工具質量明顯要好,第二,省掉了運費。
等到崔芸放開了礦山開採,一隊隊礦工進入遼東的時候,李勝義正開始大規模招工。
他真缺人。
開礦缺人,種植土豆缺人。既然缺人,招工唄,於是李勝義開出工碼,免費一日兩餐,每月一石糧食。
這個年代飢餓是遼東主旋律。本來遼東是地廣人稀,最好活人的地方。後世闖關東是例證,山東、河北人活不下去,到關東有口飯吃。可是現在不行。關東被建虜禍禍得烏煙瘴氣,他天天搶劫殺人,誰還敢在關東討生活?
建虜本身是靠山吃飯的,挖人參、打獵是他們老本行,當然,後來改行殺人了。
什麼時候他們會種地?不會種地會搶劫,於是遼東日漸艱難,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亡。
李勝義來了遼東形勢變了。
李勝義也不事生產,但是他保護生產,誰打擾我生產,我打誰!誰跟這沒事還找事,而且胡亂算賬的渾人作對兒啊,都離他遠點兒。
李勝義這招工條件一出,可一石激起千層浪,遼東沸騰了。
第一撥來的是遼陽城內居民,近水樓臺先得月嘛。
第二波來的是流落四方的難民。李勝義是什麼都收,兒童不能幹活,也管飯。反正他打劫稅監剩的糧食夠多,而且李勝義估摸到秋收,新糧肯定豐收,這陳糧不值錢了。一律用糧結賬。
第三波來的是遼陽城內一些士兵。遼陽城也缺糧,尤其廣寧存糧被李勝義一窩端了以後,各地軍鎮糧食都限量供應。梁松憑藉和李勝義友好關係買一些糧。可是最終錢財有限,東西都換光了,也沒轍了。
於是城內計程車兵偷跑出去打工,梁松也睜一眼閉一眼,出去一個他還省下點兒糧食呢。
第四波來的是女真百姓。八旗是全民皆兵制度,反過來也全兵皆民。他們一直靠打劫過日子。現在搶平原百姓的路斷了,去向東搶山民?那些山民他們還窮呢。怎麼辦?聽說有招工,心眼活動的過來試驗一下,別說,真被錄用了。
每天管飽,還每月一石糧食,這不打工不是傻?
不然說女真人雖然好殺,可是淳樸。也是缺心眼,一根筋的意思吧。沒英明的努爾哈赤,那是什麼也不是。
現在努爾哈赤也控制不住了。大批士兵脫了戰甲,打工去了。
你都不能給大家飽飯了,誰還跟你們扯淡啊。
《大明開荒團李易幾個老婆》 第四卷 京師風雲 第六十二章 土豆戰爭(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