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親上加親?早婚早育?(上) (第1/2頁)
海之盡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們用熱鍛的辦法來打造瘊子甲??”李路到了工部作坊之後,看著作坊的工匠正在揮汗如雨的進行著正火,回火,淬火與退火等熱處理工續,李路一下明白了問題的所在。
“怎麼了知遠?打鐵難道不都是需要這幾道工序?”段綸很是納悶,難道堅昆的鐵匠還有什麼竅門不成?
“還問我怎麼了?我不是說了這瘊子甲的真正名稱叫做冷鍛甲,冷鍛甲這三個字你們是聽不懂還是怎麼的?”李路很是生氣,自己好心好意的把冷鍛工藝傳授給他們,結果人家還認為這工藝太low,繼續用自己認為技高一籌的熱鍛工藝。李路這個氣啊。
李路仔細檢查了一下大唐工部冶鐵作坊的精鐵打製的甲片,發現他們無一例外都是熱鍛打造而成。“你們看好了,在退火調質消除應力之後,就不能用火了,要自然錘鍛,還有選取的精鐵必須要有很好的延展『性』和韌『性』,不然最後就像你們打製的這些廢品一樣,會斷裂的。”李路把這些工匠們叫過來,跟他們這樣說道。
“小王爺,您說的那種鐵被稱作百鍊鋼,產量極少,好鋼要用在刀刃之上,要是全部拿來打造盔甲,這.......”作坊裡最德高望重的老宋頭一臉的難為。
“啥,你說這叫百鍊鋼?”李路納悶了,在他的記憶裡,自己採用的西夏技術打製的瘊子甲用的可是鐵而不是鋼啊,在仔細查驗了之後,李路發現就算是老宋頭說的百鍊鋼其實也不適合冷鍛,看來自己夠幸運的,佔據的那些鐵礦出產的精鐵,竟然稍加處理,就能冷鍛成型。
噢,想起來了,前世的時候,自己讀過大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對瘊子甲就提到了宋朝人用宋朝這邊的原料造不出真正瘊子甲的事情,就跟沈括生活的宋朝一樣,大唐出的材料也不具備冷鍛的條件,這樣一來用冷鍛的方法就根本沒法加工,不是太軟就是太硬,非要這樣加工的結果就是甲片最終因金屬疲勞而發生斷裂。所以老宋頭他們只能是是用熱鍛的方法來加工甲片,最後樣子做的象那個樣子,而『性』能卻完全是不一樣的。盔甲甲片的硬度與結構強度,抗衝擊『性』是一對矛盾的對立體,硬度越高它就越脆,塑『性』越高,它就越軟。要做到有足夠的表面硬度兼有抗衝擊『性』能,除了加工手段外,基本『性』能取決於材料。而材料的來源,是自然條件下的地理資源,天生的,這偏偏是目前的大唐解決不了的.......
而熱鍛之中的熱處理技術,才是金屬工藝中的最考驗手藝的。這麼說吧,這熱處理工藝最主要掌握的就是火侯溫度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檢測溫度的裝置,全憑工匠們長期積累起來的個人經驗,就是同一個人,同時打幾把同樣的東西,也有軟脆的差異,成功率很低,好不容易打造成型,最後一手難成正品。這也是熱處理技術到後世,華夏也一直落後西方的歷史原因之一。恩,你說熱處理熱大批次鍛造甲片?對不起,那只是一種奢望,打刀劍可以,打甲片難,不要說有多少人能夠掌握這種技術,即便是有很多這樣的人材,那還得看看能不能先滿足做刀劍的需求才行!
在聽李路說大唐的生鐵不合格之後,李績,李靖,侯君集等大唐的將領們雖然極不甘心,但也無可奈何,雖然這冷鍛甲雖然很簡單有效,技術要求不高,但冷鍛對金屬的抗疲勞『性』要求很高,並非各地的生鐵都適合,眼下的大唐就是如此。再不甘心又能如何?
本來以為能有效的降低大唐盔甲的生產成本,沒想到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好在大唐的明光鎧一點也不差於瘊子甲,那就用明光鎧吧......
在回到王府剛休息了一會,就看到馬長慶急吼吼的來找自己,“王爺,求你救救老朽的兒媳『婦』吧.......”
馬長慶跟著自己來到長安,和自己的家人相聚,馬老頭來到長安之後,一直忙著給堅昆的骨瓷,烈酒,玻璃等特產進行市場拓展,前天他兒子告訴老馬,說是兒媳『婦』快要生產了,老馬才回到長安城外三里的老家,這來找自己,難道?
“馬老,你慢慢說,不要急!”
“王爺,我不能不急啊,再晚了,就一屍兩命了,我的好王爺,求你了......”
一屍兩命?我的天!李路嚇了一大跳,他趕緊和馬長慶一起出了長安城,等到來到馬家老宅的時候,已經晚了,馬長慶的兒媳『婦』還是沒熬過這生死關走了,在馬家一家人悲痛欲絕的時候,李路發現了一個重要問題,這馬家沒出生的孩子還是個畸形兒。
“馬老,你家兒媳『婦』跟你兒子是不是有親?”李
《重生大唐做太子txt下載》 第53章 親上加親?早婚早育?(上)(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