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69章 遠距離對射 (第1/2頁)

鋼鐵餘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預備!”

司統趙炳剛聽見了一聲急促而響亮小號聲,這是上級命令士兵們朝著逐漸逼近的緬軍來一發齊射。

此時,雙方的距離大約在一百三十步。

保鄉軍的線列戰術雖然看似呆板卻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前之所以臨敵三十步,直到能看清敵軍面孔之時才射擊,這是由於彼時的兵員素質所限。

三十步,是滑膛槍比較精確的射程,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玩意的殺傷力就止步於此。

根據多次戰場資料表明,保鄉軍所裝備的燧發槍發射之後,其彈丸可以在一百二十步的距離擊殺無甲目標,哪怕是飛出六七十步的彈丸,依然可以擊穿單層甲冑,給人員造成致命傷害。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能擊中對方。

之前的保鄉軍隊伍中,不同兵員對於火槍裝填發射這一系列操作的熟練度有很大差異,例如老兵可以每分鐘射擊三次,少數精兵甚至能達到四次,而新兵因為緊張等客觀因素普遍只能射擊一兩次。

如果提前射擊,那麼根據水桶理論,射速慢計程車兵會大大拉低齊射彈幕的威力,如此一來便有了交替射擊,失去了線列隊形的意義,除非老兵刻意停下來等新兵。

但如今,保鄉軍也是打過了大大小小的仗數十場,兵員素質早已今非昔比,別的不說,絕大多數部隊都能夠在敵軍逼來之際,先遠遠的放上一兩輪排槍,繼而再裝填彈藥上刺刀,臨敵三十步再次齊射,隨後發動衝鋒。

這是組織力層面的升級,保鄉軍透過委任大量低階軍官來掌控基層士兵,其控制能力和指揮能力要遠勝體制鬆散的傳統封建軍隊。

在聽到訊號之後,曲靖城外保鄉軍列出的線列隊形迅速的陷入了靜止狀態,在各級軍官的命令下,士兵們站在原地,面容肅穆的端起燧發槍。

保鄉軍的“步軍操典”有云:“臨敵一百五十步,瞄準敵軍的頭盔或軍帽一百二十步,瞄準敵軍脖頸,一百步之內,則瞄準敵軍胸膛。”

這些資料自然不是憑空捏造,而是考慮到彈道下墜,經大量測試得出的結果,也是命中率最高的方式。

見此情形,緬軍統帥莽白瞠目結舌,太陽穴也冒出了幾滴冷汗。

他完全不知道對方要做什麼,但這種說走就走說停就停的軍隊實在是令人震驚,將“令行禁止”這四個發揮的淋漓盡至。

與其相比,自己所統領的四萬緬軍雖也是國內的精銳,絕對稱得上“進退有度”,但在這種強烈的反差下,卻直接淪為烏合之眾。

“這如此精卒,究竟是如何操練出來的?”

沒有人能夠回答莽白的疑問,因為所有緬軍將士此刻都面面相覷,連行進的速度都為之一滯,顯然是完全沒搞清對方的路數。

觀對面漢軍的架勢,這是要準備射擊了,可雙方離還在百步開外,這個距離放銃真是聞所未聞。

鉛子都不知道飛哪裡去了!

但很快,緬軍就明白了系統化標準化部隊的威力,“步軍操典”是保鄉軍中高階軍官們在長期作戰過程的經驗和匯總,其內容也是逐漸補充逐漸完善,裡面包括什麼距離該瞄哪裡,拼刺刀時應該從什麼角度刺出等等

事無鉅細,一本步軍操典足足有半個手指那麼厚,簡直相當於新時代的兵書。

保鄉軍計程車兵在日常操練之餘,乾的最多的事就是背操典,普通士兵只需要記住射擊拼殺技巧和不同的號鼓聲所代表的意義,而軍官的要求就更高了,需將整本手冊都背的滾瓜爛熟。

彼時,這些在戰火中獲得的寶貴經驗只有那些老兵能夠體會和發揮出來,新兵屬於兩眼一抹黑的狀態,只能透過一次次的實戰才能蛻變。

某些技巧和經驗若是透過口口相傳,其效率是非常慢的。

而有了步軍操典這個指導手冊,新兵也能很快的學會前輩們用性命換來的教訓,在這種系統化的練兵模式下,從新兵到老兵的成長過程將會大大加快。

當然,保鄉軍之所以能做到這點,皆歸功於大將軍徐晉高瞻遠矚的掃盲教育,如果士兵連斗大的字都不識一筐,別說背熟操典了,發到手上都得是大眼瞪小眼,跟看天書差不多。

戰場上,保鄉軍士兵們在齊齊抬高銃寇之後,隨著一陣急促的鼓聲響起,大夥立刻不假思索的扣動扳機,密集的彈丸頓時從層層疊疊的火槍中射出,化作一片死亡彈幕朝著驚疑不定的緬軍頭上覆蓋而下!

步兵操典要求每一個士兵,在射擊之時都要瞄準正前方的目標,這是為了防

《明末當土匪》 第269章 遠距離對射(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