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明火執杖 (第1/2頁)
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川家光是日本江戶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次子,萬曆三十二年出生於江戶,比朱由校大一歲,比張獻忠、李自成大兩歲。
泰昌三年,德川秀忠將徵夷大將軍之位讓給兒子德川家光之後隱退幕後。
在登殿時,十九歲的德川家光對滿殿的藩主大名公開挑釁:
\"朕天生就是將軍命,若有人想當將軍,報上名來!\"
德川家光的囂張跋扈是有理由的。
日本實行的是\"幕藩體制\",天皇不過是個吉祥物,真正掌權的是幕府將軍。
\"幕\"指的是幕府,代表中央;
\"藩\"指的是各藩,代表地方。
依與德川將軍的親疏關係,分為\"親藩大名\"、\"譜代大名\"、\"外樣大名\"
\"親藩大名\"為將軍手足,江戶初期稱為\"御三家\",即尾張、紀伊、水戶。
在所有大名中,親藩官位最高,尾張和紀伊均為\"大納言\",水戶為\"中納言\"
將軍是幕府最高領導者,同時也是俸祿最多的大名,約為四百萬石,由德川家康的子孫世襲。
將軍底下置\"大老\"一人,\"老中\"四至五人,\"若年寄\"四人,皆由\"譜代大名\"擔任。
他們是德川家康的家臣,幫助家康奪取天下,領地普遍不大。
\"外樣大名\"先前都是家康的政敵,領地較大,多被家康趕到了偏遠荒僻之地。
德川家光以幕府將軍之尊,帶領四百餘艘船,共六萬五千人,橫渡對馬海峽,打得薩哈璘節節後退,一舉攻佔了晉州和金州,逼得薩哈璘先退到東南角的慶州,後又退到小白山脈腳下的尚州。
如果沒有德川家光在東面強有力的策應,孫傳庭很很難一路攻下西部沿海的羅州、全州、公州、清州,然後與袁崇煥合圍漢城。
德川家光之所以打得這麼賣力,是因為孫傳庭給他作出了承諾——漢江以南,包括漢城,全歸日本;漢江以北,則仍歸朝鮮。
漢城成了一座孤城,德川家光想到了讓孫傳庭履行約定,派大納言紀伊信三前往孫傳庭處。
紀伊信三到了孫傳庭的營帳之中,說道:
“孫將軍,我家將軍德川家光命我前來商討履約之事。如今漢城己成一座孤城,將軍希望在五日之內攻下漢城,明國軍隊退到漢江以南。\"
孫傳庭坐在帥椅上,手輕輕敲擊著扶手,沉思片刻道:“如今我己不是主帥了,履約之事你與袁都督商談好了。”
說完,向袁崇煥挑了挑眉,把帥位讓了出來,\"元素兄,你來坐這個位子吧。\"
袁崇煥毫不客氣地一屁股坐到帥位上,端起案前的茶杯輕輕啜了一口,慢條斯理問道:\"德川將軍說什麼,你再說一遍。\"
紀伊信三見此情景,心中十分不悅,卻也不好發作,只得把德川家光的要求又講了一遍。
袁崇煥抬眼看了看孫傳庭,問道:\"伯雅,你當初是這麼答應德川家光的嗎?咱們做臣子的可沒這麼大權力。\"
孫傳庭摸了摸鼻子,笑道:\"元素兄,小弟近來總是頭昏腦脹的,記不太清了。\"
紀伊信三\"嚯\"地站了起來,說道:\"當時將軍與德川將軍談的時候,我就在座。德川將軍說口說無憑,請孫將軍簽字畫押,孫將軍還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簽字畫押就免了。\"
孫傳庭滿臉茫然:\"我真的這樣說過嗎?\"
紀伊信三臉漲得通紅,怒道:\"孫將軍地位尊崇,親口向德川將軍保證過的事,怎麼就能說忘了呢?\"
孫傳庭笑道:\"你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
紀伊信三這才坐了下來,說道:\"孫將軍既然想起來了,那就照約定來吧,貴軍退到漢江以北,漢江以南盡歸日本。\"
袁崇煥笑了笑,看向紀伊信三,“莫急,劃江而治之事牽涉頗廣,孫伯雅說了不算,本督說了也不算,除了須得陛下允准之外,還得李琿答應。\"
紀伊信三冷哼一聲,“自詡天朝上國,卻如此言而無信,德川將軍英明神武,麾下十八萬武士也不是好惹的!”
袁崇煥重重地放下茶杯,眼神變得冷峻,“貴使這樣說甚為無禮,難道是想兵戈相見嗎?”
孫傳庭勸道,“先前太過倉促,本督所慮不周,還是重新商議為好。”
紀伊信三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憤憤不平
《挽明小說劇情》 第140章 明火執杖(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