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3章 開疆拓土 (第1/2頁)

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寒風撲面而來,龍輦緩緩前行著。

穿越過來已經六年了,望著硃色的宮牆,明黃色的宮瓦,常洛卻依然覺得幾分陌生。

努爾哈赤已經死了,皇太極已經死了,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也死了,多爾袞像狗一樣關在低矮陰暗潮溼的地牢裡,這一輩子也不可能見到天日了。

因為自己的到來,歷史軌跡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大明王朝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

短暫而狂熱的欣喜之後,常洛感到的卻是深深的孤獨。

朱由校和朱由檢正巧從文藻閣中走了出來,看見前呼後擁的龍輦,忙垂手肅立在道旁。

朱由校已經二十歲了,還是像從前一樣玩心不改,十分討厭四書五經、孔孟之道。

不過他對西洋人的學問卻出奇地感興趣,跟著王徵學了許多代數、幾何、曆法、機械製造、火器製造,別出心裁造出了許多巧奪天工的玩意兒。

朱由檢比朱由校小了整整五歲,卻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沉穩。

每天雞鳴即起,先舞半個時辰的劍,再讀一個時辰的書,吃過早膳之後,再寫一個時辰的字,不避寒暑,天天如此。

這一兩年,閣部大臣屢屢上書,敦請冊立太子,常洛總是以各種理由拖延。

知子莫如父,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自己這兩個兒子,有一個堪為大明之主嗎?

以朱由校的個性,當個工部侍郎倒是不錯。

以朱由檢的個性,當個藩王沒什麼問題,當皇帝還是算了吧。

可是,皇位將來又能傳給誰呢?

每當想到這個問題,常洛便十分抓狂。

"兒臣給父皇請安!"

"兒臣給父皇請安!"

朱由校、朱由檢雙雙向前施禮。

這哥倆感情倒是不錯,總是形影不離。

常洛抬了抬手,笑道:"去吧。"

孫承宗與閣部大臣們議了三天,最後的結論是——

不贊成在朝鮮設省,還是維持原有的宗藩體制的好。

這是廷議的結果,雖然身為皇帝,常洛也不好輕易推翻。

他試圖跟孫承宗講道理:"孫先生,在朝鮮設省利益極大,甚至可以說功在千秋。"

孫承宗道:"陛下的苦心,臣十分明白,但功在千秋者,常罪在當世。"

"陛下想在朝鮮設省,涉及到駐軍,涉及到選官,涉及到轉運糧草,這其中的任何一件事都難於登天,然而在十年之內卻又根本看不到回報。"

"更何況,朝鮮國是太祖冊封的,歷代國王都極其恭順,朝廷根本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廢藩。"

高麗王朝和朝鮮王朝趁看元明易代,以及明初在東北立足未穩之機,大力北進,完成了對鴨綠江以南和圖們江以南的大片土地的攫取,正式和明朝劃江而治。

明朝打敗了蒙古,卻對小小朝鮮步步忍讓,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這一忍讓不要緊,卻使吉林失去了出海口,成了一個內陸省份。

另一個連鎖反應是,朱棣為了防備朝鮮,在鴨綠江北岸設定了建州衛。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二百年後,建州衛出了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生了皇太極和多爾袞。

歷史在一個不顯眼的地方拐了個小小的彎,卻改變了一個龐大帝國幾百年的命運。

即使不能順利吞併朝鮮,也必須將邊界推進到大同江,同時割讓濟州島。

常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孫承宗大為吃驚,勸諫道:"陛下,以大同江為界是唐高宗時大唐與新羅的疆界,時隔千年再重提這條疆界實為不妥。若以大同江為界,平壤也劃歸我朝了,李琿必不答應,恐又生出許多事端。"

常洛瞋道:"若不是朕出兵相救,朝鮮早亡了。李琿他一個亡國之君,有什麼膽量不答應?朕耗費了那麼多錢糧,死了那麼多將士,這樣的要求毫不過分,況且是朝鮮侵奪我大明土地在先。"

孫承宗又道:"濟州島孤懸海外,陛下要之何用?"

常洛道:"朕要在那裡建船廠,駐三萬水師,用以遏制朝鮮和日本。朕意己決,擬旨吧。"

孫承宗感覺自己越來越跟不上皇上的步伐了,悶悶不樂地退了出去。

袁崇煥和孫傳庭苦苦等待,終於等來了朝廷的旨意。

李琿龜縮在濟州島上,眼見明軍收復了朝鮮全境,就想著重回漢城,於是派李元翼到漢城問信。

《挽明小說劇情》 第143章 開疆拓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