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5部分 (第1/4頁)

泰達魔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見這個漢子丁字步站在場正中,手中摺扇悠然自得地連扇數下,忽然右腳一跺地,摺扇大開,盤向頭頂,右腳抬高,左腳獨立,做了一個捧頭羅漢的樣子,接著大喝一聲,右腳落地,左腳懸空,配合著周圍鑼鼓的旋律,跳起了一路剛勁雄渾的健舞。隨著他的身形舞動,圍著他的上百隻北獅同時動作。只見他們踏著整齊劃一的舞步,時而柔順、時而活潑、時而靈巧、時而神采飛揚、時而愉悅輕盈,將雄獅百態:愕、怕、喜、爬、蹲、退、滾描繪得惟妙惟肖。

北獅的舞步起源於北魏年間。魏武帝遠征甘肅,俘獲胡人十萬。一日,魏武帝巡視禁區,邊將設宴款待,並令胡人獻舞娛樂。胡人以木雕獸頭,兩大五小,披獸衣,集音樂,武士三十餘人,起舞於御前。舞者作歡騰喜悅之狀,或作低首相憐,舞技之美妙,令武帝歎為觀止,龍顏大悅,頓時釋放所有胡人返還故鄉。北獅之舞重在表現獅子的靈動可愛和善良憨直,乃是最受歡迎的示善之舞。

如今在鎮惡堂前的一百隻北獅翻滾跳躍,首尾引合,搖頭晃腦,步伐飄渺靈動,意狀閒適憨厚,無一不盡得北獅舞蹈的真諦。在百獅之前領舞的舞者姿態神駿慷慨,步伐大開大闔,進退之間,頓挫有力,轉折有度,衣袖翻飛,狀極歡悅,彷彿一位開懷歡迎遠方客人的上古賢士,舞姿說不盡的清朗悅目。

舞到盡時,這位舞者仰天長嘯一聲,倒翻一個筋斗,身子退回到鎮惡堂門前,摺扇一開,向後一扇。上百隻北獅同時吆喝一聲,齊刷刷躍起,倒翻著跟頭從鎮惡堂圍牆之上翻入牆內,消失了蹤跡。

“好——!”看到如此精彩宏大的北獅表演,眾豪傑中年少一輩的英傑無不鼓掌喝彩,大呼過癮。

孤零零站在鎮惡堂門前的舞者,緩緩合起摺扇,抬起手掌,連拍三下,靜寂的鎮惡堂內忽然響起一片連綿不絕的嘯聲,隨著嘯聲的響起,一排又一排色澤斑斕的彩影猶如一片氣勢洶湧的花潮從門內傾瀉而出,在門前又排成了整整齊齊的兩排。

眾人定睛一看,這一回衝出來的不再是憨態可掬的北獅,而是造型更加誇張抽象,色彩更加豔麗繽紛的南獅,兩邊各有五十,加起來仍有一百隻。如果仔細觀看,人們不難發現,在舞者左手邊的獅群乃是黑鬚紅面,右手邊的獅群則是黑麵白鬚,各自代表“關公”“張飛”。

舞者抬掌再一擊,所有南獅舞者同時踏步向前,獅頭自上而前,自前而下,自下而上連晃數下,成沉睡初醒狀,兩百名舞者齊聲低吼,氣勢磅礴。而當中領舞的舞者頭一甩,頭上罩著的憨笑娃娃相在他脖頸上打了個轉,背面朝前,一張憨笑娃娃臉頓時被一張不怒自威的鐘馗像所代替,令人心膽俱寒。

“哈!”舞者雙手一前一後,成彎弓之姿,對準了面前的眾豪傑搭弦作勢,凜然生威,只見他將面前的豪傑指了一圈之後,雙腳一轉,身子旋風般一晃,雙手再變,右手開扇向前,成扶盾狀,左手成刀,橫盤肋下,化身一位持刀挺盾的威武戰士。

熱烈的鑼鼓聲在此刻轉為密集低沉,彷彿山雨欲來,大敵將至。

“嗨!”領舞的舞者大喝一聲,雙手一擊掌,鑼鼓聲由密轉稀,由低沉轉為激昂,漸漸化為金戈鐵馬之音。隨著音樂的節奏,舞者健軀挺拔變換,左右遊走,滿場飛旋,開始了一場動人心魄的干鏚之舞。

在他的引領之下,上百隻南獅同聲吶喊,跟隨著舞者的節奏,或驚疑不定,或搔頭擺尾,或閉目搖頭,或審視前方,或勇過山林,或憤怒咆哮;當戰鼓轟響之際,群獅舞步進退如一,或沉著剛健,或威嚴有力,或勇猛雄偉,或粗獷好強,彷彿在舞者的指引之下,正與來敵進行一場生死未卜的激戰。南獅起源於一個為人間散盡瘟疫的獨角獸的傳說,在嶺南一帶被作為驅邪除惡的舞蹈。南獅重意,舞獅人的橋馬功夫必須經過千錘百煉。鎮惡堂前一百隻南獅進退流暢,舞步自如,弓步、碎步、馬步、虛步、行步、探步、插步、麒麟步、內外轉身擺腿無不運用的出神入化,將南獅翻、滾、臥、閃、騰、撲、躍、戲、跳等各種形態表現得栩栩如生。

而領舞的舞者一套干鏚壯士舞,凜然生風,來去如神,剛勁雄渾,神武無雙,配合著一百隻咆哮雄健的南獅,整套舞蹈無不凸現出一股氣吞雲漢的威風煞氣,令人心搖神馳,渾然忘形。

舞到盡時,舞者一個旋身,抖手飛出摺扇。摺扇如化冰盤,在場地內輕飄飄轉了一個圈子,一次飄到一百隻南獅的頭頂,每當摺扇飛過一獅頭頂,此獅必然前抓高舉,身子上揚,抬頭頂向摺扇的扇面,當摺扇飛過一百隻南獅重新返回到舞者手中,

《大唐御風記線上閱讀全文》 第4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